四川农业大学右木理论宣讲团 暑期扎根乡村一线,以实践宣讲绘就“强农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09 16:10: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暑期,四川农业大学右木理论宣讲团“强农之路”理论宣讲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四川、贵州、河南等省份的乡村一线,以“‘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靶向宣讲、校地共建等多元形式,将农业政策理论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在8省12地的田间地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暑期实践答卷。

团队由14名师生组成,其中研究生11人,在30天的实践中,足迹遍布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乐山市井研县、凉山州雷波县,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等多个农业县(区)。为让宣讲“接地气、有实效”,成员们先当“调研员”再做“宣讲员”:在青神县兰沟村,跟踪“旅游公司+餐饮公司+竹编合作社”三大平台运营,梳理出“345”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在古蔺县李家寨村,与种植大户、留守村民深入座谈,摸清山区农业“产业单一、科技滞后”的痛点;在雷波县三海村,记录“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莼菜产业模式,收集特色农业发展案例20余个,最终形成8份调研报告,提炼出20套适配不同受众的宣讲课件。

宣讲过程中,团队坚持“分众化、互动化”原则:面对农户,用“方言+案例”解读惠农政策,如在井研县瓦子坝村,以“稻药轮作亩均增收2000元”的实例,讲解农业产业升级路径;面对村干部,解析兰沟村“五百工作法”、井研县“三治融合”等治理经验,提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方案;面对乡村学生,通过“故事分享会”讲述乡村变迁,在贵州太极小学开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主题宣讲,激发孩子们扎根乡村的梦想。此次实践累计开展线下宣讲20余场,覆盖村民、师生、干部超2000人次。

为扩大宣讲影响力,团队创新“线上+线下”传播模式:制作30余条农业政策解读短视频,内容涵盖“莼菜种植技术”“农村电商运营”等,在短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5w+;与兰沟村、李家寨村等6个村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后续持续服务搭建桥梁。
此次暑期实践,不仅让右木理论宣讲团的师生们在田间地头深化了对“强农之路”的认知,更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理论宣讲+实践服务”为抓手,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让“强农之声”响彻更多田野。

(余沙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