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10 11:15: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8月21日上午,随着一列满载电煤的2万吨级重载列车驶出位于山西大同的湖东站,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这一消息迅速成为焦点,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不仅是大秦铁路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更是中国铁路运输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秦铁路,这条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的铁路,自1992年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就肩负着西煤东运“大动脉”的重任。在其开通之初的1992年,年货运量仅4259.9万吨。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大秦铁路的运量一路攀升,如今年货运量稳定在4亿吨左右,并具备每年4.5亿吨的常态化运输能力。累计运输的90亿吨煤炭,如果用来发电,可满足超20亿人十年的生活用电需求,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
90亿吨货运量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大秦铁路坚持创新驱动,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为特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该体系成功运用于瓦日、浩吉等多条重载铁路,推动了中国重载运输技术走向世界前列。在设备技术层面,大秦铁路不断更新升级。钢轨历经五次更新,实现高性能、长寿命、高强度,牵引动力更换为国产大功率电力机车,载重80吨的C80系列和C80E系列重载车辆成为标配。同时,基于高速照相机的“5T”设备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动态跟踪监控,智能调度集中系统降低调度环节人为失误,重载铁路辅助驾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极大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与效率。比如,动态图像检测系统将1万吨重载列车故障智能识别速度由每列18.8分钟压缩至8.8分钟,2万吨重载列车由每列26.9分钟压缩至15.4分钟。
大秦铁路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史。铁路运输本身就具有运量大、能耗低的优势,大秦铁路更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据测算,铁路每增加1亿吨货运量,可比燃油汽车完成同等运量节省能耗约110万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270.6万吨。大秦铁路完成90亿吨运量,相当于节约能耗99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同时,守护好了绿水青山,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对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示范意义。
大秦铁路货运量突破90亿吨,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彰显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强大实力与发展成就。随着以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运输体系的持续优化,大秦铁路将继续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征程中,源源不断地输送“光与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将在世界铁路重载运输领域持续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杨朝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