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零时,沪昆高铁湖南段依然热浪蒸腾。一群身着“荧光绿”作业服的铁路作业人员,正搭乘新型检修平台车,穿梭于漫长的线路上,开启了一场与时间和高温较量的夜间设备集中检修。
他们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长沙电务段的信号工,需在4天时间完成沪昆高铁区间长达260公里的信号设备检修,确保次日首班高铁准时发出。这条线路贯穿半个湖南省,设备数量多、分布跨度大,加之高铁仅在夜间有限的“天窗时间”停运检修,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高温抗争的技术攻坚战。
"以前我们就像'游击队员',背着工具徒步几公里才能检修一个点,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赶路上,如今,新型检修平台车成了我们的'战马',载着人员和设备在轨道上灵活穿梭,精准停靠在每个需要检修的设备点。这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检修理念的革命。”现场信号工柳勤回忆。
即便如此,午夜的高温仍是巨大挑战。在闷热的午夜,工人们的头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光芒。他们或俯身紧贴信号箱盒,仔细测试每一个电路参数;或跪在钢轨间,借着灯光检查应答器的状态。
汗水顺着安全帽檐滴落,在设备箱盖上溅开小小的水花;厚厚的工装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们的动作依然稳健,眼神依然专注。每个螺丝的紧固力度,每个接点的清洁程度,都关系着次日数千旅客的出行安全。
"现在有了平台车,我们不再是'赶路工',而是真正的'设备医生'。"年轻的信号工刘圣新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每个螺丝的紧固,每个接点的检查,都能做得更细致。我们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精细化检修上,而不是浪费在赶路上。”
夜幕下,检修平台车像一只只闪亮的萤火虫,在绵延的铁道线上有序穿梭。所到之处,信号工人们便迅速投入工作:打开设备箱、测试电路、紧固螺栓、记录数据……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尽管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但每个人的神情都格外专注,因为他们知道,手中的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着第二天高铁列车的运行安全。
经过四个不眠之夜的奋战,这支70人组成的"信号轻骑兵"完成了以往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检修任务。当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毕,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
他们收拾工具,乘坐平台车返回驻地,身后是已经焕然一新的信号设备系统。这一刻,虽然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
这些深夜的守护者用汗水浸润着钢轨,用专业守护着安全。他们是高铁线路上的"信号轻骑兵",是万千旅客平安出行的守护者,在每一个炎热的夏夜,为钢铁巨龙注入安全的力量。当清晨的第一列高铁驶过检修过的路段,乘客们或许不会知道,就在几小时前,曾有一群无名英雄在这里彻夜奋战,用汗水守护着他们的旅途平安。(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