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人才“集结号”
发布时间:2025-09-11 10:47: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人才兴,乡村兴;人才旺,乡村旺。乡村振兴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不是“给项目”,而是“育主人”。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握紧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位置,以系统思维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让各路英豪向田野集结,让智慧活水在乡土喷涌,真正使乡村成为“近悦远来”的创业热土、价值蓝海。
广开门路,汇八方英才。破解“引不进”,首在打破“隐形门槛”。用好“乡愁磁场”,建立在外能人动态库,常年联络、节日恳谈、喜事贺访、难事帮扶,唤起游子归心;创新“柔性机制”,取消户籍、身份、编制藩篱,鼓励专家、企业家做“周末工程师”“首席顾问”,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线上问诊均可落地;搭建“飞地平台”,科研在城里、转化在乡里,人来人走、技留田畴,实现“不迁户口也能扎根”。政府组建“人才服务专班”,提供手续代办、金融对接、市场链接等“一站式”礼包,以最优服务营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精准滴灌,育乡土栋梁。破解“育不精”,重在摆脱“大水漫灌”。坚持“产业缺什么、农民学什么”,开设“乡村振兴学堂”,涉农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课程,季季更新、随产设点;推行“三导师”制,教授讲理论、龙头企业教实操、土专家传经验,课堂搬到基地、考试设在田间;开发“云课堂”,微视频破解难题、直播间传授农技,让农民“刷手机”增本领。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让“草根”变“宝根”,带出一代又一代“田秀才”“土博士”,形成“育得精、留得住、带得动”的乡土人才梯队。
搭台唱戏,展英雄本色。破解“用不好”,关键在搭建“广阔舞台”。绘制“人才地图”,设置产业、治理、服务三类岗位,精准匹配、因才定岗:绿色产业岗鼓励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推行“项目+人才+农户”利益联结,效益与奖励挂钩;红色治理岗吸纳法律、社工、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人民调解、议事协商,积分清单管村事,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蓝色服务岗组织教、医、文、旅、规划人才组团下沉,县聘乡用、待遇上浮,让乡村学校有“名师”、卫生室有“名医”、小村落有“名角”。设立“乡村振兴功臣”评选,给予项目资助、人才公寓、政治荣誉;建立“容错清单”,对先行先试失误符合程序、不谋私利者予以免责,为改革者兜底、让实干者吃香,形成“干好有舞台、干成有地位”的生动局面。
涵养生态,活源头春水。破解“留不住”,根本在优化“生态圈”。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社会助力,整合财政、金融、社会资本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创新信贷产品、风险补偿、股权激励,让人才“创业有保障、失败有退路”;建设“人才社区”,统一提供高品质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健康保障等“关键小事”,实现“拎包下乡、全家落户”;定期举办“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发布人才竞争力指数,打造永不落幕的招才品牌。用制度稳预期、用服务暖人心、用文化铸认同,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生不息局面。(华蓥市阳和镇人民政府: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