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乡村人才之力 绘振兴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11 15:48: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荒芜田野到丰收沃野,从闭塞村落 to活力社区,人才始终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核心密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人才怀揣热忱与理想,告别城市的喧嚣,扎根乡村的沃土,他们中既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深耕一线的技术骨干,也有坚守基层的党员干部、奉献青春的支教老师。这些乡村人才以实干为笔、以坚守为墨,在广袤乡村书写着产业兴旺、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的崭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开拓者”,为乡村经济发展点燃“新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人才则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许多乡村人才凭借专业知识与市场眼光,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有的发挥农业技术专长,引进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搭建“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让昔日贫瘠的土地变成“高产田”“致富田”;有的瞄准电商风口,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将大山里的蜂蜜、木耳、手工刺绣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通农产品上行的“绿色通道”;还有的整合乡村资源,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带动村民抱团发展、共享收益。在人才的引领下,乡村产业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人才是民生改善的“守护者”,为乡村群众生活撑起“幸福伞”。乡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乡村人才则是连接民生需求与服务供给的重要纽带。在医疗领域,不少乡村医生、医学专业人才放弃城市医院的优厚待遇,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为偏远村落的老人、儿童提供健康体检、疾病诊疗、慢病管理服务,解决村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大批支教老师、师范专业人才扎根山区学校,在简陋的教室里开设多元课程,用知识为乡村孩子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帮助他们实现“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梦想;在基层治理中,返乡大学生、本土干部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工作,组建“邻里互助队”,建立“民情议事群”,及时回应村民诉求,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这些乡村人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解决民忧,让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乡村人才是文化传承的“继承者”,为乡村精神文明注入“新活力”。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乡村人才则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薪火传递者”。许多熟悉乡土文化的人才,致力于挖掘、保护和活化乡村文化资源:有的深入走访村落老人,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乡土文化读本,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活起来”;有的结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新门路”;还有的组织开展乡村文化节、民俗展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搭建村民文化交流平台,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乡村发展的精神合力。在乡村人才的努力下,乡村文化不仅得以传承延续,更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新魅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莲花县委组织部:潘健国)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