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心”深耕群众“责任田”

发布时间:2025-09-15 11:33: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只有带着“四心”深耕群众“责任田”,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带着“真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心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她不顾身体病痛,深入山区家访,把每一个贫困学生都放在心上,用真心和坚持,改变了无数山区女孩的命运,成了群众心中的“燃灯者”。党员干部要以她为榜样,在日常工作中,放下架子,主动走进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带着“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的诉求往往是多样而复杂的,党员干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牢骚抱怨中查找不足。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细致回应群众的关切。在处理信访工作时,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党员干部要保持冷静,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不推诿、不敷衍,以平和的态度、专业的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次次耐心的沟通交流,搭建起与群众之间信任的桥梁,让群众愿意讲真话、道实情。

带着“细心”,解决群众的“难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关注群众生活的点滴变化,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在推进乡村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房屋修缮、道路翻新等大问题,还要留意路灯照明、下水管道疏通等细节。一盏路灯的安装、一个井盖的更换,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党员干部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带着“决心”,办好群众的“实事”。办好群众实事,需要党员干部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放弃,勇于担当作为。脱贫攻坚战役中,无数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如今,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党员干部依然要保持这种决心,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群众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要以“四心”为笔,以实干为墨,深耕群众“责任田”,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麻栗坡八布乡纪委:马颖依)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