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域下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9-16 11:06: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是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环境中促进的文旅发展重要突破口。漳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省级优秀旅游城市,漳州拥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目前漳州已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余项,有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2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漳州地区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漳州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是本土区域和群体的深层价值观和文化遗传因子,是沟通过去和现在的文化桥梁,其天生具有文旅融通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漳州市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文旅融通大背景下,以已有的原真性与本土性相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将其融入现代文旅事业的发展中并赋予全新使命,使其不仅可以作为漳州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联系点,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融合的整体力量,这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与发展,同时也是满足全社会发展整体性文化积淀与社会文化认同的需求。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背景,搭建一种新型的业态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同时又以旅游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助力,共同致力于为文旅游建立一种深度融合、有机结合的联袂互补发展模式,切实达到活化运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有效地为漳州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全面性保护是针对系统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持各种环境的完整性的保护和保持各种联系和活力,特别是要保持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绝大多数的联系,漳州共有60余家非遗特色文化业态在古城落地,如面粉枣、漳绣、海柳雕等,整体性的保护包括他们与自然、社会及文化区域的联系,而不是对于某一技艺或某一种表达的方式进行单独的保护。同时,在对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时应注重各类产业之间的结合,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贸产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项目融入现代文化艺术和娱乐产业之中,设计制作出别具漳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推动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加大资金支持及资本投入力度。为了让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延续,漳州市财政与文化相关部门作为文化管理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应逐步完善自身在人员和财物上的使用,使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获得更大的支持空间,地方各部门和各县市政府应予以辅助,既包含地方政策引导,又体现在群众文化教育的普及等方面,不断拓宽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视野和增强群众基础等。另一方面,在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一种全社会参与的体系规则,从而确保所有参与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实现共同的决策和执行,共同实现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目标。特别是要做好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旅游企业的协作,推出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群众的参与,积极邀请他们亲自参与体验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进一步扩大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等。

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着力做好项目的选择,进一步挖掘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多种多样,涵盖范围较为广泛,要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使其与旅游产业实现有效融合。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项目的选择与资源潜力深度挖掘,积极构建相互支持与发展的旅游产业基础。一方面,当地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更深入地了解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不断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建设;同时,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社区人群、文化社团组织、企业单位及地方机关单位,将散落在民间各类的文体活动、手工技艺、戏剧表演、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等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中申报上来形成项目,另一方面,要分步骤进行,逐步融入。漳州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市场需求以及目前现有的条件,探索出符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独有的发展思路,形成资源开发、创新、制作、售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完善数字化资源库,建立数字传承平台。拓宽大数据资料收集渠道和程度,在广泛的收集中可以提升漳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情调,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高清摄像机、3d立体扫描仪来提升采集的质量和可信度。在数据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完整数据分类管理方式,通过汇总各种电子资料数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帮助和支撑。同时,要建立交流互助平台,促进传统艺人与爱好者的交流协作。比如通过搭建论坛和微信群,使得参观者能发表文章、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艺术家可以网上展示表演技能、创意理念,粉丝们可以问问题、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及意见。

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关注游客的核心需求,加大营销力度。一方面,漳州要拓宽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新媒体宣传渠道,如漳州文旅直播中心是政府机关设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输出平台,应充分利用抖音、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拓宽销售及发布渠道,并运用热点事件、名人效应等提高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输出简洁、有力的文化展现素材吸引广大群众对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点。同时,为了有效促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旅的有效融合,要挖掘本土在地文化,塑造新品牌形象。漳州市的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且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方言、戏剧表演、生产工艺等,我们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这些独特的文化要素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从而创建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拓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相关文创产品的线上售卖渠道,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产品的线上市场,应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尤其是在招引有着较强文化旅游意识的人群上,提高精准度,如针对学生客群推出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一票通的优惠措施,推出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游等。

(作者:刘顺利,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