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5-09-18 11:37: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汛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每一次强降雨、每一处险情点,都是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的“突击测试”。面对汹涌汛情,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扛起“主心骨”责任,以闻“汛”而动的速度、向险而行的担当,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场上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以“闻汛而动”的速度,织密防汛救灾“组织网”。防汛救灾的关键在“快”,核心在“通”。基层党组织能否第一时间把组织体系延伸到灾情最前沿,直接决定防汛救灾的效率与成效。面对汛情预警,绝不能等靠观望,必须主动靠前、快速响应,将组织链条从机关延伸到村组、从办公室延伸到河堤坝岸,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指挥体系。要建立“党组织书记牵头+党员骨干分片+群众代表参与”的责任机制,把防汛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确保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身影;要在河堤巡查、物资转运、人员转移等关键环节,及时组建临时党小组,让党员亮身份、挑重担,成为抢险救灾的“排头兵”;要畅通信息传递渠道,通过“党员联户群”“防汛应急群”实时共享雨情、水情、险情,确保指令第一时间传达、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只有把组织网织得密而又密,才能在汛情面前抢占先机,为防汛救灾赢得主动。
以“向险而行”的担当,筑牢攻坚克难“战斗堡”。险情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应该发挥到哪里。汛情面前,临时党组织不是“形式摆设”,而是凝聚力量、攻克难关的“硬核支撑”。越是危急时刻,越需要党组织挺身而出,把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旗周围,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抢险合力。在河堤管涌的危急关头,临时党组织要迅速集结党员突击队,带头跳进洪水中垒沙袋、堵缺口,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稳住人心;在转移受灾群众的紧急时刻,临时党组织要细化分工,有的负责安抚群众情绪,有的负责搬运生活物资,有的负责护送老弱病残,确保转移过程安全有序;在灾后排查的关键阶段,临时党组织要组织党员逐户走访,排查房屋安全隐患、统计受灾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吃、住、医等实际困难。正是这些扎根险情一线的临时党组织,让鲜红党旗成为群众心中“定心丸”,让防汛救灾的每一场硬仗都有了“主心骨”。
以“为民而行”的温度,撑起兜底保障“暖心伞”。防汛救灾既要“战汛情”,也要“暖人心”。基层党组织在冲锋陷阵的同时,更要把组织关怀落到实处,为一线人员和受灾群众提供坚实保障,让防汛救灾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要做好一线党员干部的“后勤官”,及时调配雨衣、雨鞋、手电筒等防汛物资,安排专人做好餐饮、医疗保障,让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无后顾之忧;要当好受灾群众的“贴心人”,在安置点设立“党员服务岗”,为群众提供热水、药品、心理疏导等服务,尤其要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做好灾后重建的“领航员”,党组织牵头制定灾后恢复计划,组织党员帮助群众清理房屋、抢收农作物,协调相关部门推进道路、电力、通讯抢修,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只有把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进一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为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岳池县水务局: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