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锋行动”为笔,书“为民服务”华章

发布时间:2025-09-19 11:22: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在为民服务领域的担当作为,更是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每一名党员都应扛起责任、挺在前列,把“为民服务”四个字融入日常、落到实处,用行动诠释初心,以担当书写使命。

在“察民情”上走在前,做群众心声的“倾听者”

为民服务的前提,是知道群众需要什么、烦恼什么。党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应主动走出“文山会海”,走进社区楼院、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征集,还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困惑,亦或是企业经营遇到的难题,都要耐心听、仔细记,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只有摸清民情、找准痛点,服务才能精准对接需求,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形式主义,让每一份努力都落到群众心坎上。

在“解民忧”上冲在前,做群众困难的“解决者”

倾听民意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面对群众反映的难题,党员不能有“等一等”“看一看”的拖延心态,更不能有“事不关己”的推诿想法。对于能当场解决的小事,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比如帮独居老人代办证件、为农民工协调欠薪;对于需要长期推进的大事,要主动牵头、挂图作战,比如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解决区域教育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要以“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用“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待,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问题有人解决”。

在“惠民生”上干在前,做群众福祉的“守护者”

为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在“解决问题”,更要主动谋划“提升品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在社区,党员可以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助老扶幼、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活动;在乡村,党员可以引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乡风文明;在单位,党员可以立足岗位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办好一件事”到“做好一类事”,党员要以行动传递温暖,用实干守护民生。

在“守底线”上挺在前,做群众利益的“捍卫者”

为民服务,既要“送温暖”,也要“守规矩”,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党员要敢于“亮剑”,比如在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主动监督、及时反映,不让政策执行“打折扣”,不让群众利益“受损失”;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党员要敢于“冲锋”,比如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处置中,始终站在最前沿,用身体筑起“防护墙”,让群众安心、放心。守住底线就是守住民心,只有坚决维护群众利益,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落在实处的。从倾听一声诉求,到解决一个难题,从守护一份福祉,到捍卫一份利益,每一份平凡的行动,都是党员初心的生动体现。新征程上,只要每一名党员都能以“走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挺在前”的姿态,把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就一定能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资溪县鹤城镇人民政府:黄家雪)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