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四阶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实操能力,能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物流等先进技术解决物流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物流业正经历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这一发展趋势对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育人质量决定着行业的发展前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实践教学薄弱、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本文提出“一体四阶双循环”模式,旨在立足区域产业特色,破解传统教学困局,使人才培养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一体四阶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建逻辑
“一体四阶双循环”是基于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行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素质需求分析进行的一项创新性探索,其核心内涵包括三大板块:首先,“一体”指的是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寄递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物流运输企业的合作,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机制,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明确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形成利益、责任、文化和情感相融合的政行校企“四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共同体。其次,“四阶”指的是基础、核心、综合、拓展四个递进职业能力,并与运输、销售、客服、安全四大就业方向(四向)共同形成课程体系图谱。最后,“双循环”是指以学生“人人出彩、人人成才”为出发点,依托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营造政行校企共生共长新生态,逐步形成社会服务良性循环(外循环)、实践教学良性循环(内循环)双循环模式。“一体四阶双循环”模式的构建逻辑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构建四位一体教学生态,有效解决产教融合模式由“谁来做”以及“校企如何协同”两个问题。并基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岗位需求和职业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案。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四阶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针对传统产教融合模式中校企协同度低、合作松散等现实问题,通过“四位一体”共生共长生态构建,有助于破解并构建新合作机制,促使“政行企校”四主体协同育人。具体路径,一是要引导四主体形成共同体意识,通过共同担任教学项目、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促使企业深度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四主体协同育人的实效性;二是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机制,各主体定期互访,就文化融合、行业互促等话题进行会谈,携手维系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三是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具体职责,以免权责模糊影响共同体运转效率;四是要共建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着力打破组织壁垒,实现多元文化的互融共创。基于“一体四阶双循环”实施策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成功将企业无人车、北斗卫星动态监控系统等企业前沿科技融入学校育人环节,成为促进教学与岗位无缝衔接的有利途径。
(二)“四向四阶”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施
为应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高度错位问题,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正进行指导思想的创新研究,力图通过文化贯穿、能力递进、岗位对接等方式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使其成为推动学生“基础、核心、综合、拓展”四阶段循序递进的育人模式。“四向”是指面向物流业主管、销售主管、客服主管和安全管理员四大就业方向的四阶发展方向,“四向四阶”是保证现代物流业专业人才培养始终聚焦行业关键岗位的重要依据。具体实施路径:第一,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强调培养学生通用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流业的工作流程、行业规范等;第二,核心素养培育阶段,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如物流管理实务、物流安全管理等锻炼学生突发情况解决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其充分具备重要岗位的反应速度和解决思路;第三,综合能力发展阶段,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加强物流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保障学生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培养质量;第四,专业能力拓展阶段,旨在强化专业领域数字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此之外,系统融入交通运输行业、邮政行业的技术规范和职业标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保障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高度统一。基于基础、核心、综合、拓展四个递进职业能力的培育,学生将成为具有行业竞争优势,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运行
一是创新运行社会服务良性循环,实现自我造血和价值增值的核心引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脱离生产一线、教育者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是常见的教学痼疾,难以将企业运用到的真实技术、真实方法带入课堂,导致教学实效性不佳。对此,迫切需要突破教学的纸上谈兵和滞后性问题,使人才培养更具前沿性和实用性。通过社会服务与实践教学双循环模式,可打破传统产教融合模式中的校企“单向索取”关系,让企业更有动力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路径:第一,社会服务外循环层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官方资质(如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组织任课教师为企业、政府提供标准化咨询与考评服务,促进校、企、政、行的标准化对接。一方面,教师将物流业工作流程中的安全隐患整改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任务,使其在方案设计、项目参与中逐渐提升工作能力。该方案有助于形成“教师助企业整改、企业助学生实践、学生助教师考评”的良性互动。第二,实践教学内循环层面,建立企业导师柔性引进机制,以“双导师制”“虚拟工作站”等方式促进物流业岗位实操内容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企业运营中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任课教师协同企业导师共同设计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根源以及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合理以及具有创新性的方案可以提交给企业,由专业人员评估并采纳,内循环实现了“企业提问题、学生供方案”闭环机制,有效促进了产业链和教育链的衔接,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纽带连接、相互撬动、共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一体四阶双循环”模式有助于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更具市场适应力和行业衔接性,既提升了生源的质量,又保障了教师的社会服务与科研能力。“一体四阶双循环”模式的成功,在于其深度推进了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两张皮”“纸上谈兵”得到系统解决,既构建了利益共享的协同生态,又实现了学生成长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还以真实的任务、技术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鲜活性。该模式为培养适应智慧物流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毛家慧、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30013)
2023年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四阶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批准号:JXJG-23-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