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佳节 绘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6: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今年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这不仅是农民朋友们欢庆收获的节日,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展现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我们应以此次丰收节为新起点,从产业、文化、服务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产业”上谋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挖掘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让乡村成为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文化”上求传承,厚植乡村振兴“底蕴基”。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丰收节期间,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统技艺展示等,都是乡村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丰收节这一平台,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让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氛围。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让乡村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服务”上出真章,搭建乡村振兴“连心桥”。乡村振兴,服务先行。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生活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包括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深入基层,倾听农民呼声,了解农民诉求,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通过优质的服务,拉近政府与农民的距离,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华蓥市人民检察院: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