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化、水环境及绿色发展三元耦合协调
发布时间:2025-09-23 14:44: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水是维持生态健康和赋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近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愈来愈受各级政府的重视。例如,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为所有人提供卫生洁净的水。城镇化在提高经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快速城镇化在中国许多高增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如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的污染物排放。
绿色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助推地区高质量发展。很明显,城镇化的消极效应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恶化了水环境,同时不利于绿色发展。因此,促进水环境、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三方面的耦合协调有利于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中,数字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对中国的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高达38.6%,其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速。与传统经济不同,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关键驱动力的数字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其固有的“绿色”属性,如边际成本更低、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小,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水环境及绿色发展三元耦合协调。
数字经济对城镇化向绿色转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由信息通信技术支撑的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城镇管理服务等方面推动城镇化转型。在这种机制下,不仅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城镇化建设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城市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城市功能和服务的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城市区域的竞争力。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培育新型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保障。从数字产业化角度来看,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能够催生众多新兴产业,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涉及国民经济中的众多行业。其次,从产业数字化的角度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并通过创新形成诸如智慧农业和工业物联网等多种新型业态。新型业态的出现为产业生态系统赋予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可能性,使得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延伸和融合。总体而言,依托数字和信息技术,企业实体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快地掌握和积累新兴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技术升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依托强大的现代信息网络,打破了不同地理空间区域的分割,不仅促进了当地城镇发展的质量,还对周边地区城镇发展的质量产生溢出效应。具体而言,数据作为关生产要素,具有集成、协作和大量可用的基本特征,还具有非竞争性、复制成本低、非排他性、外部性和即时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据在微观层面能够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合作;在宏观层面,能够成倍提升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福祉。同时,数字经济削弱了不同地区因地理距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的衰减规律,极大地增强了知识和信息的包容性,实现了跨区域的互助与发展。这也为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可能的机会。此外,从现有研究来看,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预期,依靠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释放技术赋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数字经济可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改善水环境。受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即工业4.0)的启发,近来人们开始关注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应用数字技术。重点在于构建可持续的智能水管理系统,以减少泄漏、确保水质和优化运营等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河流水质、管道内水质、水文气象和洪水数据以及商业建筑的用水需求数据。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投资开发数字化水管理系统。例如,中国的无锡、深圳和上海都更新了其水管理系统,并建立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来管理水资源。IBM为美国的哈得孙河建立了一个实时传感和在线监测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一直在探索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采用数字化技术的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污泥污水处理过程可以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监测。物联网监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实时河流水质、管道内水质、水文气象和洪水数据以及商业建筑的用水需求数据。
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在企业生产方面,传统工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环境,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产业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大幅减少了传统行业所需的资源和能源数量。同时,互联网平台的高效利用使供需双方的沟通更加便捷,解决了供需矛盾,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人们的生活来看,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所需物品,减轻了出行压力。即便出行,人们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实惠、便捷快速的共享单车,这不仅减少了碳排放和水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可能从生产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助力绿色发展。
因此,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同时优化水环境,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从而达到城镇化、水环境和绿色发展的三元耦合协调。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一,在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 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基础数字技术和短板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拓展和创新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第二,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其大部分是商业运营的产物。因此,除了5G基站和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应有效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其次,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弥合数字发展鸿沟。同时,要注重国际合作,引导更多优秀数字企业走出去,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体系构建贡献中国智慧。相应,中国企业也能充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要加强对数字经济的覆盖,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扩大数字人才资源库。此外,应继续推进大数据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目前,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中国整体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有力的支持。因此,已设立为试点区的省份需要继续坚持大数据战略的发展方向,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发挥好“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作者:赖永剑、罗金平、贺祥民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基金课题: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2SKJ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