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经济开发区:迭代升级“红色勤务员”行动 协同赋能“四好园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24 13:11: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晋江经济开发区党组紧紧围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主线,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以“红色勤务员”党建品牌迭代升级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环境友好、创新智造好、绿色生态好、员工友好”的“四好园区”建设,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新”在机制迭代,注入党建引领源头活水

开发区党组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推动“红色勤务员”机制从1.0版“单点服务”向3.0版“系统赋能”升级,构建“1310”攻坚体系(1条主线、3大目标、10大工程),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顶层统筹强引领。党组牵头挂帅,将“红色勤务员3.0”行动定位为“书记工程”,由党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三级五有”责任闭环。党组会议季度专题调度,分解26项重点任务倒排节点;10个攻坚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按职能归属认领专项;121名红色勤务员(含23名企业党员)包干到企,确保“问题不出网格、服务一站清关”。2025年1-8月,累计排查发现上报并跟踪整改问题9684件,受理市民诉求4341件,组织开展防诈宣传、安全生产培训、惠企政策宣讲、健康义诊等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活动47场次。

专班攻坚促落实。设立环境友好组、科技创新组、绿色低碳组、强链补链组、两业深融组、高企培育组、人才支撑组、南翼新质组、优质空间组、开放融投组等10个专项工作小组,合力实施“十大工程”,将战斗堡垒、服务赋能、协同发展等融入园区各项重点任务,全方位、多层次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督导问效保实效。组建跨科室督查小组,实行“台账制+清单化”销号管理。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专项督查6次,整改问题37个,推动147个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达56.37%,超时序11.37个百分点,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实”在服务赋能,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堵点

开发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红色勤务员”从“应答式服务”向“赋能型服务”转变,实现“服务零距离、项目零收费”,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构建涉企服务“立体网络”。整合司法、人社、工会等多部门资源,在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创新设立“涉企纠纷综合窗口”,推行“警格+网格+闽南茶桌调解”特色模式。2025年上半年累计调处劳动纠纷89起,化解争议金额140.68万元;高效处理工伤认定申请192起,移交率达88.5%。同步打造“一米驿站”政策直通平台,在三创园、永佳智能装备园建成2个实体站点,开展惠企政策宣讲3场,覆盖企业超50家次。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科技金融服务站试点“创新积分制”,通过企业信用精准画像,为144家中小企业新增授信4.9亿元,有效破解融资壁垒。联合建设银行等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创新“经科贷”产品,为6家企业新增授信2000万元。推动劲邦晋钠基金投资上海兆钠新能源,医用同位素基金完成首期缴款,以“基金+供应链”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深化“高校+高企+赛事+孵化器”引育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特种作业、人工智能等培训9场,977人次参训,144人获高级工认证。推动成达齿轮与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共建实习基地,促成华宇织造等15家企业与高校联合技术攻关,2025年1-8月新增泉州高层次人才16人,拟认定泉州高层次人才11人,晋江现代产业体系人才45人。

“活”在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开发区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集聚,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聚焦鞋服、纺织、食品三大传统行业,完成企业数字化签约104家,其中60家建成投产,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53家。产业链协同平台委托晋园发展集团建设,推动56个固投项目入库,总投资31.62亿元,实现研发资源与生产订单精准匹配。组建“党建+向绿联盟”,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工艺设备,12家企业入选2025年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

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招商引资瞄准集成电路、核技术应用等赛道,发挥睿斯科等“链主”企业党组织纽带作用,1-8月引进兆钠科技、高能粒子应用等27个新兴项目,总投资165.2亿元。通过“基金+园区”招商模式,劲邦晋钠基金促成上海兆钠新能源总部迁址三创园,医用同位素基金完成工商变更,加速核技术应用产业生态成型。推行“党员揭榜挂帅制”,挂钩推进南翼芯创港等37个项目,芯创港一期1-2#~1-7#厂房完工,二期主体封顶;睿斯科项目3栋厂房提前3个月移交。

科技创新生态稳步构建。2025年1-6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量达92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量81家,科技研发经费投入1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凭借“园区+链条+数字经济”产业模式,集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获评“泉州市2024年度赋能营商环境十大数字化应用”。以党群工作者积分制激励技术攻关,1-8月推动技术合同成交登记8宗,总金额超4.2亿元。

“强”在开放融合,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开发区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内外贸、进出口协同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拓展物流通道。新开通“围头-金门”跨境电商班轮,联动“泉州-罗马尼亚”专线形成海陆物流网。扩容跨境电商监管中心,1-6月监管出口货物881.73万件,货值6.45亿元,达2023年全年3.04倍。依托“泉州-克拉克”国际货运航线、“中国晋江-罗马尼亚”一带一路物流专线等新通道,开发区获评泉州市首批“外贸集聚区”,开放门户功能显著增强。

提升保税功能。泉州综合保税区1-6月一线进出口保税货物总值19.51亿元,同比增长108%,半年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出口非保税货物448.71万件,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187.85%。保税维修业务同比增长9.97%,加工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引入亿晨达、凯嘉等企业,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创造”跃升。

推动产融结合。兴证专精特新基金返投中科丰阳落地永佳产业园,基金招商带动产业资本融合。联合兴业银行推出清洁能源建设贷款,支持12家绿色工厂技术改造。出台《企业增值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项目投建、科创驱动等10类增值服务。“龙头领航·专服计划”覆盖30家重点企业,联合中国信保设立出海服务中心,为凤竹鞋业、恒安集团等企业提供跨境信用保险服务。

“优”在标准引领,推动经验升华制度输出

开发区注重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推动“红色勤务员”从行动创新向标准范式升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党建经验。

固化工作机制。通过系统提炼1.0至3.0阶段的实践,形成“5P管理体系”(实施-总结-提升-完善-持续),并制定《红色勤务员工作规范》,实现服务标准化、流程化。建立“初创型-成长型-领军型”三级培育库,新增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发挥企业党组织“政策联络办公室”功能,组建党员“育新组”跟踪培育79家近限企业,上半年新增规上企业培育对象26家。

强化典型引领。红色勤务员机制入选国家级营商环境案例;晋江经济开发区《“三生融合”助推产业社区现代化》案例入选2024年晋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上榜2025年泉州市标准化优质园区项目。晋园发展集团市场化转型成效显著,资产规模达276亿元,获AAA信用评级,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深化融合发展。通过“三层重构”(服务逻辑、资源组织、标准体系),实现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螺旋上升。统筹低效用地再开发,2025年上半年盘活图斑2721亩,处置历史遗留用地1953亩。63个标准化项目完成投资15.58亿元,南翼芯创港研发楼封顶,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签约企业29家;海域不动产权证转土地证330.492亩,保障睿斯科等重大项目空间需求。随着南翼生物医药基金、碳达峰试点园区等战略举措落地,党建与发展不再是“两张皮”,而是真正融为一体、互相成就。

晋江经济开发区的实践表明,党建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唯有将党建深度嵌入发展主线,才能持续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将持续推动“红色勤务员”行动迭代升级,深化党建引领与高质量发展“双螺旋”上升,为晋江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注入澎湃动能。(许国鑫、张小鹏、林群鸿、晋江经济开发区)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