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塔下的“守路人”——记丽水交警刘海波的十八年坚守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24 13:25: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一线执勤交警的模范代表,他18年扎根基层,积极探索“疏堵结合、宣教先行、隐患清零”交管新模式,以实干守护辖区路畅人安。
刘海波,男,汉族,浙江景宁人,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南城大队富岭中队中队长,一级警长。从警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公务员5次、嘉奖3次。
南明湖畔,巾山塔矗立千年,默默守望一方水土。塔下,丽水市经济开发区东扩区域车水马龙、日新月异。37.26平方公里辖区、100余公里道路,串联起12所学校、1000余家企业与上万名群众的日常出行。这份沉甸甸的安全责任,落在了交警刘海波的肩上——这位扎根基层18年的“老兵”,带着退伍军人的坚毅与热忱,把忠诚刻进每一次指挥疏导,将坚守融入每一个朝暮晨昏。
他用“真”情贴近群众、“深”挖问题根源、“燃”情破解难题,在车水马龙间筑起安全屏障,生动诠释着“巾山塔下警色护佑富岭平安”的深刻内涵。
护学路上的“守望者”
1.7万份牵挂与3个停车场的攻坚
2022年,刘海波刚接任富岭中队中队长,第一次走访辖区学校就被眼前的景象揪紧了心。
“校门口跟‘战场’似的!”他至今记得那幕:北师大丽水学校门口,电动车蹭着私家车抢道,低年级孩子攥着书包在车流里躲闪;华师大附属丽水学校家长为抢车位争执,放学铃响后路面瞬间堵成“死结”。辖区12所学校星罗棋布,从幼儿园到技师学院,1.7万名学生的出行安全,成了他心头最沉的牵挂。
“护学不能只靠‘人墙’,得刨根问底找症结。”从那天起,他的工作多了项“必修课”:每天早高峰比护学岗早到20分钟,晚高峰等最后一名学生离校才走。他揣着笔记本蹲在路边,记下车流峰值、拥堵节点,连家长接送的习惯路线都摸得一清二楚。
华师大附属丽水学校的金校长至今记得,新学期新增500名学生的那个傍晚,他急着给刘海波打电话求助,电话那头不仅一口应下警力支援,更追问“北门地下停车场啥时候能投用”。“光靠人守不够,得让车流‘下地’才是根本。”刘海波带着队员反复勘测现场,拉着学校、住建部门开了6次协调会,终于推动学校地下停车场对家长开放,从源头分流路面车流。
更棘手的是秀山小学。这所被省里列为重点整改的学校,校门口道路狭窄、车辆混杂,拥堵成了常态。刘海波走访时意外发现,学校对面的乡音公园地下停车场有600多个车位,空置率却高达90%。
“闲置资源就是破解难题的钥匙!”他与交管南城大队大队长朱国伟立刻跑管委会汇报情况,又接连对接城投、大数据局协调使用权限。那段时间,他白天执勤疏导,晚上修改方案,连停车场的标识标线都亲自设计。2025学年开学前,停车场终于对家长开放,校门口的拥堵奇迹般消失了。
如今,辖区已有3所学校实现地下停车场接送,23处校园周边隐患全部清零:视线差的路口装上了高杆灯,人行道增设了隔离护栏,公交站台划定了“学生等候区”。早高峰时,孩子们会隔着车流喊“刘叔叔好”,家长们递来的矿泉水,成了他最暖的“勋章”。
货车治理的“解铃人”
800个车位与一瓶矿泉水的温度
除了校园周边的畅通,辖区企业集中带来的货车治理难题,也曾让刘海波彻夜难眠。富民小区的李大爷,以前最怕早上去对面公园锻炼。“路边全是大货车,晚上吵得睡不着,过马路得贴着墙走。”辖区1000余家企业,每天有上千辆货车进出,因缺乏专用停车区域,司机们常把车随意停在路边,不仅造成拥堵,更频繁引发追尾、电动车碰撞事故。
“有天夜班赶上下雨,接连发生4起电动车撞违停货车的事故,伤者都不轻。”刘海波急得上火,起初采取集中整治、罚款处罚的方式,却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死循环。
一次夜查,他碰到货车司机谢师傅蹲在路边抽烟叹气:“我们也不想违停,卸货得等俩小时,总不能把车扛着走?”这句话戳中了刘海波——光“堵”不“疏”,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他与大队长朱国伟对接开发区管委会,申请专项资金建设货车专用停车场。2个多月里,他跑遍辖区闲置地块,开了11次协调会,终于敲定6个专用停车场、5处临时停车区,可容纳800多辆货车同时停放,还明确了公益定价。
“建好了停车场,得让司机们找得到、愿意去。”他带着队员设计了5000份印有导航二维码的引导牌,逐车贴到货车驾驶室门上,还在7个主要进城口立了30块告示牌。谢师傅现在逢人就说:“扫个码就到停车场,再也不用绕圈找车位了,丽水交警真办实事!”
疏堵结合才是长效之策。他推行“道路包干制”,队员分片巡逻,对多次违停、拒不整改的司机依法处罚;但碰到情绪激动的,他总有办法用温度化解矛盾。
马师傅因违停被查后,在中队窗口大吵大闹:“你们就是欺负外来司机!”刘海波递过一瓶矿泉水,拉着他看停车场规划图:“师傅,你看这几个停车场离卸货点都近,停那儿既安全又不罚款,多省心?”马师傅看着图,脸慢慢红了:“是我误会了,没想到你们为我们考虑这么多,以后再也不违停了。”
三个月后,辖区涉货车违停事故实现清零,2800余辆次违停处罚的背后,是越来越通畅的道路。如今李大爷锻炼时,总会对着执勤的刘海波竖大拇指。
交通安全的“传道人”
4000人次打卡与一堂课的力量
“小朋友们,戴上VR眼镜,试试‘酒后驾驶’是什么感觉?记住要把体验告诉爸爸妈妈哦!”南城交通安全宣教中心里,刘海波弯着腰教孩子们握方向盘,眼里满是笑意。谁能想到,这个火爆的“网红打卡点”,此前是中队闲置的篮球场。
“很多事故源于安全意识薄弱,‘教’比‘管’更能治本。”刘海波早有打造宣教阵地的想法。他主动向支队申请资金,联合建设单位设计方案,还特意请南城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应园长出谋划策,把枯燥的交规转化为“模拟驾驶”“盲区体验”“案例警示”等7个趣味模块。
2023年“六一”,宣教中心迎来第一批参观者——富岭幼儿园的25个孩子。看着孩子们穿着小警服模拟指挥交通,对着货车盲区体验装置惊呼“原来司机看不到我”,刘海波笑了:“以前讲交规靠PPT,孩子们坐不住;现在他们玩着学,记得比谁都牢。”
他还发起“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有个一年级学生回家后,硬让爸爸把停在转角处的车挪走:“刘叔叔说,违停会害死人的!”
如今,宣教中心已接待参观者4000余人次,社区居民、企业员工都慕名而来。丽景园奥工智造的郑总更是主动牵头,发动园区企业邀请交警讲课:“员工听完事故案例,开车守规矩多了,这是给企业减隐患啊!”
今年以来,中队开展宣教活动500余场,受众超2万人次。辖区非机动车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同比下降了60%。
道路隐患的“吹哨人”
100处改造与10%的警情下降
“向隐患要警力,向治理要平安。”这是刘海波扎根一线多年的工作心得,而成大街与迎宾路丁字口的改造,正是这句心得的生动实践。
这个路口曾是刘海波的“心病”:“每天最少一起事故,队员接警接到手软,道路堵得一塌糊涂。”他蹲在路口观察了3天,终于找到症结——进口4车道、出口2车道,车道数量不对等导致车辆抢行。
“小改造能解大问题!”他向大队汇报后立刻组织施工,将3条左转车道调整为2左2右,匹配出口车道数量。改造当月,这个路口的警情环比下降10%。
去年以来,这样的“微改造”在辖区随处可见:他推动在车速较快的迎宾路、南环路安装4组信号灯,改造2个危险路口,修剪遮挡视线的绿化、调整交通标志标线100多处。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辖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中队也接连斩获荣誉:2023年获评“三能榜样最美警队”,2024年记集体三等功,《巾山塔下警色、护佑富岭平安》入选全国平安建设优秀案例。
如今,每个早晚高峰,刘海波仍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辖区车流有变化,他的指令总能第一时间传到队员手里;宣教中心里,还能看到他带着孩子们体验的身影。
从退伍军人到交通警察,18年初心不改。刘海波就像巾山塔,在岗位上稳稳矗立,用警察蓝守护着新城的朝暮晨昏,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最美浙警”的答卷。(作者:胡昌清、雷甚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