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丰收辩证法”要义: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稳、底气更足
发布时间:2025-09-25 10:18: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祖国大地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举办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庆祝活动,这不仅是对广大农民群众辛勤耕耘的礼赞,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取得实在成效的生动注解。从黑土地上的稻浪翻滚到江南水乡的蟹肥菊黄,新时代的“丰收”背后,是一场关乎发展方式、科技赋能与价值重塑的系统工程,蕴藏着关乎国家命脉的深刻辩证法。
推动“技与艺”的良性互动,激活现代农业新引擎。现代农业发展既要注重新技术推广应用,也要重视传统智慧的传承发扬。“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生物育种到无人机植保,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艺”作为数千年积淀的精耕细作、生态循环、因地制宜的传统智慧,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哲理,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要推动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艺的深度融合,鼓励农业科研贴近大地,加强对传统农艺的挖掘、保护和创新利用,用科技赋能农业,以农艺守护特色,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量与质”的辩证统一,书写丰产提质新篇章。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数量充足,但绝不能止步于数量。过去,我们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新形势下,必须将“吃得饱”与“吃得好”进行有机统一。这意味着,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更要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面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实现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的协调统一,满足人民群众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消费升级需求。
实现“产与销”的有机融合,拓展价值实现新通道。丰收的喜悦,最终要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这就需要打通产销堵点,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方面,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农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充分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平台的促进作用,让丰收的果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持续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丰收既是耕耘的总结,也是新篇的起点,既凝聚着过去的汗水,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深刻把握“丰收辩证法”,我们必能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金色的丰收画卷铺展为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高县县委组织部:周旭)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