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航头镇全链助企育出“共富油” 香飘万家榨出好“钱景”
发布时间:2025-09-25 13:5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秋日的建德市航头镇,菜籽油精炼加工中心里满是醇厚油香——全自动压榨、脱蜡、精炼生产线匀速运转,金黄的本地油菜籽在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下,一步步蜕变为清澈透亮的一级菜籽油。这处充满现代工业气息的加工基地,不仅是航头镇农产品加工的“新地标”,更是当地以精准助企服务破解产业瓶颈、串联起“企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增益”的共富纽带。
时间拨回几年前,建德虽有九万亩油菜田、年产1.6万吨油菜籽的“农业家底”,却深陷“好资源难出好效益”的困境。加工中心负责人张应红回忆:“过去本地多是小作坊式榨油,一家作坊年处理量顶多百吨,出油率不足30%,榨出的油品质忽高忽低,根本卖不上价。”农户辛苦种出的优质菜籽,要么因加工能力不足只能低价贱卖,要么被小作坊“浪费”了品质,“好籽难卖、好油难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卡脖子”问题。
为打破这一僵局,航头镇锚定“产业链升级”核心,打出助企“组合拳”:以市供销社为纽带,串联起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强村公司的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现代化菜籽油加工中心。这种政企协同的助企模式,既为企业解决了“单打独斗缺资金、缺渠道、缺服务”的难题,更让加工中心成为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枢纽”。
在种植端,镇政府推动加工中心配套31套现代化农机,为农户提供“耕、种、烘、收”全程托管服务。“以前种油菜靠人工,一亩地成本要几百块,现在农机队上门,从播种到收割全搞定,成本直接降了20%。”参与托管服务的农户算了一笔账,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仅省时省力,更让油菜籽品质有了稳定保障。
加工端的升级更具突破性。镇里协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投入397.5万元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将出油率从传统作坊的不足30%提升至35%,油品一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如今加工中心年处理油菜籽能力达4300吨、产油1500吨,较本地传统作坊的总产能提升3倍,可覆盖全市2万亩油菜产量,彻底解决了“加工能力不足”的老问题。
销路畅通是企业稳发展、农户稳增收的关键。航头镇充分发挥供销系统渠道优势,为加工中心搭建“保底收购+品牌销售”双保障体系:一方面以高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格收购农户菜籽,让农户“种得放心”;另一方面助力企业打造“航川一号”“新油灵栖”等本土品牌,推动产品走进商超、上线电商平台、进驻社区团购,让“航头菜籽油”从“农家货”变成“抢手特产”,实现优质优价。
全链条的助企服务,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共富成果。如今,农户每公斤菜籽能多赚0.5元,亩均增收200元;强村公司通过出租加工中心厂房,年收益达30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加工中心还为本地创造20余个稳定岗位,人均年收入5.4万元,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家门口就业”。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菜籽榨油后产生的饼粕成了优质饲料,带动养殖业发展;春天的油菜花田变身“网红打卡地”,延伸出乡村旅游价值;加工中心的透明生产线还成了“农业科普基地”,吸引游客感受“一粒菜籽的共富之旅”。
从破解“加工瓶颈”到构建“全链共富”,航头镇的助企服务没有停留在“帮企业建厂房、买设备”的浅层,而是深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让一粒小菜籽释放出“香飘万家、利惠百姓”的大能量。这瓶满载希望的“共富油”,不仅榨出了航头镇乡村振兴的好“钱景”,更为基层以助企服务激活传统农业活力、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范本。(建德市航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