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筑基,守好基层地灾防治三道“门”
发布时间:2025-09-25 14:39: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期多地强降雨持续,极端天气愈发频繁,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多。地质灾害防治,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一头系着基层治理的效能。基层作为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容不得半点虚功。唯有以“组织实、排查实、宣传实”的硬招实策,构建全链条防治体系,才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到实处,为群众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组织实,筑牢责任“总闸门”,让防治有方向。防灾减灾不是单点发力的突击战,而是需要统筹协调的持久战,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关键支撑。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指挥部,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人员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签订责任承诺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软指标转化为硬约束,杜绝责任悬空、敷衍了事的现象;动态修订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响应流程、疏散路线,确保灾害来临时心中有数、行动有方。构建高效的组织响应模式,让防灾减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谋划,为后续工作锚定清晰方向。
排查实,守好风险“前哨站”,让隐患无处藏。地质灾害的突发性、隐蔽性,决定了早发现、早处置是守住安全的核心。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原则,组织干部对重点场所周边、人员密集居住点、灾害风险点开展拉网式排查,才能不留盲区、不漏隐患;安排专人每日监测、及时上报数据,建立详细排查台账,才能对风险动态了如指掌,确保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处置。一次雨中的额外巡查、雨后复查,或许就能够发现隐患、解决隐患,把风险掐灭在萌芽状态,为群众安全感筑牢第一道防线。
宣传实,激活全民“防护网”,让安全入人心。防灾减灾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合唱。若群众缺乏防灾知识、不懂避险技能,再完善的预案也难以发挥最大效用。摒弃发传单、贴标语的表面化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会,用通俗语言讲解灾害成因、识别方法、避险技巧;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让群众在模拟场景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自救互救能力,才能把纸上知识转化为实战本领。当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从不懂不会变成能防能救,防灾减灾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形成全民同心、共护平安的强大合力。
基层防灾减灾没有捷径,唯有把“实”字刻在每一个环节、落在每一项行动上,才能抵御风险、守护平安。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形势,基层地区当以“实”为笔,画好组织、排查、宣传“三张图”,让安全防线越筑越牢,让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稳稳扎根。(胜天镇人民政府:徐祯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