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绘就天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8 10:23: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乡村振兴,关键在实干;和美乡村,核心在提质。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天雄村为核心辐射周边三村,构建“一心三片四区五组团”发展新格局,立足粮经产业根基,深挖三国文化特色,紧扣生态宜居内核,全力推进天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与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产村深度融合、城乡协同发展的实践中,蹚出了一条具有昭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精筑宜居底色:“大小微”协同发力擦亮乡村生态名片

宜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昭化区以系统思维推进全域环境提质,从“大骨架”到“小单元”再到“微景观”,层层递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筑牢“大骨架”,夯实发展根基。在此期间,昭化区聚焦民生关切,大力实施基础设“四提行动”,推动路、水、电、讯、网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跨越。截至目前,已完成村组道路黑化提升11.6公里,人因管网完善提升4.5公里,电网及通讯线路改造提升5.7公里,麻柳湾山洪沟修复提升4.3公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发展搭建起坚实“骨架”,让乡村振兴的“硬件支撑”更强劲。

雕琢“小单元”,提升生活品质。以农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精细推进“四改工程”,把改善民生的“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累计改造农村户厕810余户、庭院330户、民居790户,提升垃圾收集点77处。一个个农户生活空间的“微更新”,让现代生活气息融入乡村角落,村民的居住舒适度与生活功能性显著提升。

打造“微景观”,绘就生态画卷。常态开展“两清三化”行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清理乱排乱倒、乱停乱放等问题,让乡村环境保持“时时洁净”。同时,推进村旁、路旁、水旁“三旁”绿化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改造花园、菜园、果园“三园”160户。如今的天雄片区,步步皆景、四季常绿,一幅“生态美、环境优”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拓宽宜业路径:“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昭化区坚持以融合思维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推动粮食安全与产业增收同频,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共振,市场主体与群众利益联结,让乡村产业既有“粮袋子”的稳固,又有“钱袋子”的丰盈。

做强粮经产业,守好“饭碗”促增收:以农业园区化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五网”提质工程,重点发展以“王家贡米”为核心的“粮—油”“粮—菜”轮作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亩。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让传统农田变身“聚宝盆”,既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又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种植收益,实现“藏粮于地”与“富民于业”双赢。

做活文旅融合,擦亮品牌引客来。深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底蕴,主动嫁接昭化古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田园风光,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生态研学、乡村民宿等新业态,让沉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今,“三国名城、蜀道昭化”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天雄,为乡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与资金流。

做优主体联动,抱团发展强根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优质企业,构建起“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产业矩阵。通过建立功能互补、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联合体,让市场主体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指导到品牌打造,各主体协同发力,不仅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更让村民在产业链中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激发了乡村产业的内生动力。

凝聚和美合力:“多维度”协同治理,构建乡村善治格局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稳定器”,昭化区坚持以多元思维完善治理体系,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让乡村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更有“效度”,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自治引领,激发群众主动性:健全“一约四会”自治机制,以村规民约为遵循,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组织,推动“民事民议、民策民定”。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事务管理,从矛盾纠纷调解到移风易俗推进,都由村民主动参与、自主决策,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群众主动干”的转变,真正让基层自治“活”起来。

深化德治教化,涵养乡村好风气:常态化开展“四评一树”活动,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这些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如春风化雨般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崇德向善、邻里和睦成为村民的自觉追求,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温暖的精神力量。

优化法治保障,筑牢稳定防火墙:整合基层法治资源,推进法律服务室、矛盾调解室、警务室“三室协同”,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法治服务网络。针对村民的法律需求,提供精准的法律咨询与援助;针对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问题,畅通调解渠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法治思维保障群众权益、维护乡村稳定,让乡村治理的“硬实力”持续增强,为和美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共绘共富蓝图:“政企村”联农共建,走好乡村共富之路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昭化区坚持以共享思维搭建联农带农平台,通过借力外部资源、创新联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让企业有收益、集体有积累、群众得实惠,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借力东西协作,引来发展“活水”。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主动对接浙江等地,在产业转移、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与市场资源,为天雄片区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宽了乡村发展的空间与路径。

创新村企联营,结出共赢“硕果”。探索建立“一平台多主体”村企联营模式,明确村集体与企业的职责分工——村集体负责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做好服务保障;企业专注于市场运营、品牌建设与产品销售。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生,成功引入多个优质项目,既推动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又为村集体增加了经营性收入,实现了“村强企兴”的良好局面。

完善利益联结,鼓足群众“钱袋”。全面推行“四金共享”机制,让村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发展成果——务工获得“薪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自主经营获得“现金”,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多元的增收渠道,让村民从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与“受益者”。

如今,天雄片区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共富的乡村幸福图景,正在昭化大地上愈发清晰、愈发璀璨。(张家硕、杨黎明)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