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振翅起飞,镇江开拓“蓝天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28 14:24: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苏超”镇江主场球场上空,滑翔伞飞行编队如雄鹰般掠过,掀起欢腾一片;夜幕下,上千架无人机光影交织,变幻出璀璨画面;无人机足球闪亮登场引爆全场、无人机“镇江诗词名句巡飞”引发情感共鸣……当足球激情与无人机的光影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上空交汇,这座城市的低空经济正展翅起飞。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鼓励、资本聚焦、社会关注的新兴产业。镇江市结合城市需求和应用场景,抢抓“飞”的机遇,以低空经济为抓手赋能千行百业,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低空+”乘势而上
7月3日上午,随着一架赛斯纳208型飞机平稳降落在镇江大路机场,标志着“镇江—合肥”短途运输航线正式恢复并增班。来自合肥的程灿一家三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程,落地镇江。“小朋友对航天感兴趣,就在网上买票带他体验一下。”程灿一家幸运地成为复飞后首批乘客,“这次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到镇江,收获了别样的风景。”
该航线复飞后,覆盖周一、周四与周日出行需求,旅客可轻松实现“早会镇江、午宴合肥”的高效协作,更能解锁“晨登圌山顶、暮游逍遥津”的文旅新体验。机长陈锋介绍,本次飞行从肥东到镇江,飞行高度在2700米左右,相比于民航飞机,这样的高度可以清楚看到地面,透过独立舷窗,旅客可以云端视角俯瞰长三角壮美画卷。
镇江市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处处长陈云介绍,去年以来,该市围绕“低空经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持续开展水上物流、航拍航摄、编队表演、赛事运营、飞手培训;推进“低空+农业”应用场景;拓展无人机在江河巡检、跨江大桥监测、公路网巡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业务。截至目前,镇江已开通5条空中旅游线路,完成举办6场无人机赛事。
低空生态加速培育
在镇江,低空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产业优势。
有这样一组数据,镇江市有3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ARJ21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配套,20多家企业跻身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行列。
在加强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航空央企合作,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同时,镇江市重点谋划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新场景”“新业态”逐渐展现在大众视野。
今年上半年,镇江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低空经济成绩单: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70.1亿元;实现开票销售45.7亿元,同比增长14.5%。
在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地生根。骐骥空天(丹阳)科技公司无人机航电系统项目生产厂房和办公区已完成建设;句容翔跃科技“智慧蜂”工业无人机收获订单150架;航天海鹰开票销售1.86亿元,同比增长69.7%。
基础设施完善,助力低空经济“翼”飞冲天。目前,镇江市累计建设5G基站10938座,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通信支撑。大路通用机场固定运营基地(FBO)建设完成,并正式获批“水上机场”许可,成为长江流域首个同时具备“跑道型机场”与“水上机场”双资质的通用机场。全市已建成低空飞行起降场(点)30个。
人才支撑有力。截至8月中旬,镇江市飞手培训基地完成无人机飞手培训总计超3000人次,其中CAAC培训1100人次,技能培训1900人次。今年累计有6000人次参加镇江CAAC职业资格考试。
未来发展蓝图绘就
面对低空经济这片蓝海,镇江市已有明确规划。
根据《镇江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培育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低空飞行和服务保障企业100家,培育一批具备地方特色和示范效应的飞行应用场景,开通低空无人机航线50条,开通1-2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实现部分行业领域低空飞行规模化、常态化。
“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竞技场,更是城市发展的新赛道。”镇江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说,镇江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正在这片蓝海中乘风破浪,开拓出一条通向未来的“蓝天赛道”。后续镇江市将聚力低空产业培育、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拓展“低空+”模式应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张鹏云、来源:镇江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