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爱辉区人社局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提升调解仲裁质效

发布时间:2025-09-29 10:20: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人社局主动应对劳动人事争议工作新形势,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转变“预防优先”“以调为主”“调裁相辅”方式,实现了劳动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次性”办案,持续推动了全区调解仲裁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共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8件,其中调解结案62件,调解成功率79.5%,平均办案时间缩短22%。

一、“一站式”受理,搭建平台

瞄准切入点,构建部门紧密配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大调解”格局。一是集成化受理。在爱辉区综治中心设立窗口,指派专业人员统一收件、内部流转、协同办理。申请人只需向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受理材料后通过部门内部按职责并行处理,无需申请人跑腿传递,缩短整体办案时间。同时,加快推进全区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打造21个基层调解组织。对已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的企业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并对其进行摸底统计“六有”内容,指导各基层调解组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4件。二是智慧化办公。在全市率先建设“智能仲裁庭审系统”,集庭审会议声音收集、实时语音转写文字和庭审笔录在线编辑等功能为一体,将庭审语音同步转化为文字并生成庭审笔录,具有精确度高、完整度好、补充性强等特点,解决了录入速度限制、录音内容整理困难、模糊信息难以复核等问题,使整个庭审过程更加流畅、高效。实现爱辉仲裁“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全面提升爱辉仲裁服务效能。三是贴心化服务。以“流动仲裁庭”模式深入企业,上门开展现场庭审,使劳动争议“走”进来,仲裁处理“走”出去,极大缩短办案时间,助力当事人在“家门口”维权,有效化解了劳资纠纷矛盾,切实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一体化”调处,聚集合力

抓实结合点,在全区积极开展“人社+”活动,大幅提高调解效率。一是建立全省首个“人社+检察院+法院+司法”农民工维权机制,设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印发《关于建立“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人民法院+民事检察”农民工维权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协同调解、法律监督、联合宣传与培训5项机制,实现农民工维权案件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人社+法院”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机制。畅通劳动仲裁部门与法院的联系沟通渠道,共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定期与法院召开裁审衔接联席会议、案件研讨会,联合开展庭审观摩活动,召开基层调解员培训交流会。印发《关于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爱辉区人民法院、爱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执行”执源治理联动办法》,为执行立案提供“绿色通道”,避免了当事人往返于仲裁与法院复印送达回证的诉累,截至目前,为法院提供申请执行文书5份,120余万元的工伤保险待遇赔偿进入执行绿色通道。同时常态化与法院就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调解工作及流程进行探讨,最短时间内发挥平台作用及优势,目前已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件。三是建立“人社+法院+工会+司法+工商联”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机制。发挥联调联处职能,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矛盾纠纷从法律咨询与用工指导到法律援助、劳动关系调解,促进调解协议履行等方面进行服务,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

三、“一次性”办案,提升质效

把握发力点,推行快立、快调、快办新模式,实现案件办理再提速。一是完善“三快”办案机制。以立案事项打包办、零跑腿为目标,全面提高办案效率,诉求快速处理,将5个工作日法定立案期限缩短为2日内立案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补正。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劳动争议立案后通过电话或邮寄方式将后续仲裁事项一次性通知当事人,相关文书做到立等可取。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15日内结案;实行速裁的案件,30日内结案。二是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对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案件力争尽快办结,对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先行调解并提出合法合理的调解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争议案件速裁庭要适用简易处理规定,落实终局裁决规定和先行裁决先予执行规定,稳慎办理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农民工权益。三是推广“表格式”“要素式”办案。不断优化工作程序,通过“一张提示单”“一张流程图”,引导当事人在庭前理清争议焦点,化繁为简,解决了传统裁决书长篇赘述、制作耗时的问题,让文书真正“瘦身”。“要素式”办案模式的推行,有助于引导当事人迅速把握仲裁请求和抗辩要点,节省裁决书制作时间,提高结案效率,从而建立更加简便、高效、便民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新机制。(佟婷婷)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