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字禁锢,做新时代敢为善为的党员干部
发布时间:2025-09-29 10:56: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容不得半点退缩。然而“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我不懂”的逃避学习、“不归我管”的责任推诿,仍在少数干部身上显现。这看似能力短板,实则是党性弱化、宗旨淡薄的表现,既误干部成长、拖工作进度,更凉群众心、损公信力。打破“不”字禁锢,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属课题”,而是所有岗位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需从认知、责任、行动三端发力,以敢为闯劲、善为本领扛起重任。
破“认知盲区”之“不”,以“求知筑行”拓宽能力边界。“我不懂”从不是逃避工作的“挡箭牌”,而是“该充电”的“信号灯”。无论乡村田野、政务大厅还是产业一线,都需要干部以“空杯心态”直面“不懂”主动求知。驻村干部面对数字农业的“技术壁垒”,跟着农技员学种植、跟着电商主播练带货,把“不会搞产业”转化为“能帮村民增收”的经验;政务服务干部面对“一网通办”的改革要求,从“不懂数字化操作”到主动培训、收集需求,优化出“扫码即办”的便捷流程;开发区干部面对新能源产业的“陌生领域”,对接科研院所、走访龙头企业,从“看不懂技术参数”到精准解读政策、搭建合作平台。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天生会”,而是把“不懂”当作起点,把工作当作课堂,在点滴积累中打破认知壁垒,让能力跟上岗位需求。
破“责任推诿”之“不”,以“协同担当”凝聚工作合力。“不归我管”的推诿,看似是“明哲保身”的小聪明,实则是“误事误民”的大问题。群众诉求多跨领域,农村宅基地纠纷需要多部门协同,企业办执照涉及多部门联动,防汛救灾更要多方无缝配合,没有哪项工作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村“两委”不把矛盾调解推给“司法所管”,主动联合部门上门沟通;窗口干部不把“跨部门事项”推给“其他科室”,启动“一窗受理”让企业少跑路;水利部门不把隐患排查推给“乡镇”,携手巡查筑牢安全防线。“群众的事,没有‘不归我管’”,唯有跳出“各自为政”的思维,以“我来牵头”的主动、“我来配合”的自觉,把个体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让工作更高效、让群众更满意。
破“自我设限”之“不”,以“解题破局”锤炼过硬本领。“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是困住潜力的“无形枷锁”,也是阻碍工作推进的“拦路虎”。无论是乡村振兴的难题,还是城市治理的痛点,抑或产业发展的堵点,都需要干部以“我试试”的勇气替代“我不行”的退缩。年轻村干部面对闲置厂房盘活难题,不纠结“没做过招商”,而是赴外地考察、对接企业家,打造出农产品加工车间;社区干部面对老年群体“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困境,不抱怨“不好教”,而是开设“手机课堂”,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产业园区干部面对招商引资的“瓶颈期”,不焦虑“没资源”,而是研究产业链、上门对接,推动项目落地。从“我不行”到“我能行”,差距就在“敢不敢试”“肯不肯干”。把每一个难题当作突破自我的阶梯,在解题中积底气、提本领,才能成为能担重任、善解民忧的好干部。
“不”字禁锢思想,限制行动,辜负信任。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党性为“魂”,以宗旨为“本”,敢破“认知之困”、敢担“责任之重”、敢闯“能力之关”,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主动作为、善作善成,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干部力量”。
(资阳市雁江区委组织部: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