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铸精品——中国化学四化建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品牌攻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9 14:28: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一项推动煤制烯烃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的标杆工程正全速推进。由中国化学四化建西部公司承建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秉持“立足西部、聚焦主业、打造精品”的经营理念,聚焦“安全、质量、进度”三大管控目标,以“起步即攻坚”的拼搏状态,精心部署,科学组织,通过系统化的精益管理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的高效履约,更打造出西部能源化工领域的“市场名片”,为公司深耕国能集团等大业主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做实项目策划以四维联动破解多重挑战
项目团队自开工起便确立“以现场保市场”的工作思路,将“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作为奋斗目标,通过“思想—团队—技术—部署”四维联动破解多重挑战,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攻坚合力。面对“每周各类检查、每月综合评比”的高标准管理要求,项目部多次组织全员学习公司精益管理与星级工地建设标准,以“会必议、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的作风,将“立标杆、树品牌”理念转化为全员共识,推动从“被动执行”向“主动作为”转变。二是组建精锐团队,夯实管理根基。依托公司“人才强企”战略,项目部精准匹配专业力量,明确核心岗位分工,构建起“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管理梯队。三是破解重难点,科学部署施工。针对“实际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22米高支模安全风险高、水池防渗要求严”等严峻挑战,项目部将全场划分为给水加压及消防泵站、冷却塔及吸水池等多个核心战区,明确各战区里程碑节点与人材机配置计划,采用“协同作业、统筹管理、有序竞争”模式推动分区块流水施工,确保消防水池按期完成封顶、冷却塔9米层顺利浇筑、10KV配电室主体结构封顶等关键进展。
强化品牌建设以“硬实力+软实力”塑造标杆形象
项目部以“打造星级示范工地”为目标,从临建标准化、安全本质化、环保精细化、管理精益化四个维度发力,全方位彰显公司品牌形象。
一是临建“高颜值”,彰显企业标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现场临建设施标准》,临建房屋采用模块化拼装,围墙、标识标牌统一视觉风格,施工现场道路硬化与碎石铺砌同步推进,实现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结合利用,让“四化建形象”成为园区亮眼风景。二是安全“硬防线”,筑牢本质安全。大力推广“标准化、定型化、成品化”防护设施,脚手架全部采用盘扣式体系,通过开展脚手架搭设技能比武、打造标准化样板,确保搭设精度;常态化开展高空作业、消防应急演练,累计组织安全培训135场次覆盖672人次,在“安全月”演讲活动中斩获三等奖,以实力守住安全底线。三是环保“精细化”,践行绿色施工。作为园区首家采用小麦苗进行绿化的施工单位,项目实现施工现场裸土100%覆盖,配套喷雾降尘系统、危废暂存间与规范垃圾清运流程,以“无土化施工”理念减少扬尘污染,获评业主“绿色施工示范单位”。四是管理“全闭环”,提升履约效能。落实劳务实名制管理,将施工队伍考勤与工程款支付挂钩,从人员进场审批、信息录入到考勤公示、退场工资结算,形成全流程管控;同时主动对标学习,以“他山之石”优化施工方案,推动质量管控再升级。
在质量管理上,项目建立“整体策划—样板引路—过程管控—质量检查—验收归档”全流程体系。针对水池池壁易裂痛点,党员突击队创新“遮阳+喷雾+挂棉毡”三位一体养护技术,构建混凝土“微环境闭环”,有效解决防渗难题,该技术成为业主全区域观摩亮点,吸引参建单位现场学习。进度管控上,通过细化四级进度计划与专项计划,动态调配资源,确保消防水池、10KV配电室等关键节点按期完成,更在五一期间完成5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以“夜间施工+凌晨验收”的攻坚姿态保障履约。
加强成本管控以“精益化”提升项目创效能力
项目部坚持“量入为出、现金为王”原则,通过严控成本支出和优化工艺革新,实现经济效益与品牌价值协同提升。
一是精细化核算,严控支出边界。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细化人工、材料、机械费用核算,累计开展经济活动分析5次,建立二次经营台账跟踪签证进展;优化施工方案8项,仅通过地下管线与基础协同施工,就减少土方开挖0.8万立方米,缩短工期10余天,降低土方运输与回填费用。二是创新化利用,降低成本消耗。推行办公临建周转使用管理,优化模板工艺革新——采用免开孔模板技术,既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又降低模板损耗率;将水池浇筑分6区推进,提升模板架体周转效率,单此项节约成本超20万元,以“小创新”实现“大效益”。
如今,神华包头项目已成为四化建对接国能集团的“优质名片”,国家能源集团调研组更将项目作为煤制油气项目的示范案例,高度认可公司管理实力。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化精益管理,聚焦后续设备安装与调试,全力冲刺履约目标,以精品工程为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公司贡献西部力量。(薛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