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国际协同:数字贸易人才校企对接会共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9-30 09:36: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前,数字贸易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人才已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9月28日下午,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数字贸易人才校企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杭州召开。

作为数贸会聚焦“产教融合、国际协同”的核心活动,本次对接会汇聚了400多位来自政府、国际组织、海外机构、高校、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代表,围绕人才培养、标准共建、项目合作、需求对接四大维度展开深度交流,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重磅成果发布,聚焦人才需求

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方晓首先在致辞中强调了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数字贸易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其“技术前沿、领域广泛、全球化属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打破“校地壁垒、国际界限”。当前浙江正推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高校、企业、国际机构协同发力,构建“政校企研+国际合作”的人才培育生态,实现“产业强配套人才培育工程”,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本次大会多项权威成果的发布,为数字贸易人才发展提供了前瞻洞察与标准依托,切实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匹配。宇树科技发布《全国智能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专题报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享《通用CAE仿真可视化软件 iGameVis及关键技术报告》,从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区域需求等维度为高校与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金砖全球远程就业平台在会议中正式签约启动,该平台由“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联合搭建,旨在拓宽数字贸易人才的国际就业通道。此外,吉利、安恒信息等企业发布了涵盖技术研发、跨境运营、合规风控等多类岗位需求,中非桥等机构推出“拉非客”青年人才路演计划,为人才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大会还推动了一批高水平合作项目的落地。不仅浙江工业大学与南非科学院院士刘歆颖就人工智能辅助电子燃料合成工艺设计项目达成合作,更有涵盖智能智造、新材料新能源、跨境电商、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娱领域的五大特色产业组正式授牌运营。此外,还集中签约了七个国际科教一体化项目,并有三项校企合作项目在会议中得到推介。

高端对话:多维探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创新

专家分享与专题交流环节,国内外权威专家围绕“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度探讨,激发观点碰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指委副主任贺星岳结合“聚焦产业-多元协同-AI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主题,分享了学校的具体实践。作为全国“双高计划”前十院校,该校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强调“应用与操控能力”培养,课程覆盖系统开发与运维,目标打造人机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贺星岳特别提到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与制造业为学校提供了丰厚土壤,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倒逼教育教学创新。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人才官、数字人才创研院院长苗春雨则分享了企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两类人才受到重点关注:一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回国留学生,二是“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的本土化人才。他还指出,许多高校专业教学偏重理论,毕业生往往需3-5个月适应企业实际工作。为此,安恒将技术成果、实战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前植入合作院校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在技能和素养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此外,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民提到,数字贸易人才需具备“技术素养+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建议高校建立“产业需求反向定制课程”机制。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院吴帅则建议校企共建“就业实训基地”,提前储备符合趋势的技能型人才。其他专家还分享了国际化人才配置、企业专项培养等系统解决方案。

本次对接会不仅是浙江推进“数字贸易人才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数贸会“链接全球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数贸会数字贸易人才智力合作专委会将持续发挥其共建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产业工坊实质运营、国际项目落地见效、人才供需精准匹配”,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为全球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贡献可借鉴的“浙江经验”和“中国智慧”。(撰文 | 胡泽宇、卢恩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