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区“如我+”行动力促公安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10 14:57: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自今年6月起,赣州市公安局南康分局在全区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如我+”行动,通过引导民警换位思考、一线体验,着力破解群众和在企业办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公安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公安服务提质增效。

从“听汇报”换位到“实地走”

“来这里游泳真是安全感满满啊!没想到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真是人民的好局长”。日前,南康区一游泳爱好者向笔者竖起了大拇指。不久前,南康区副区长、赣州市公安局南康分局局长陈浦鸿到区冬泳协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游泳人群交流了解到,由于蓉江河河段跨度长,特别是遇到汛期,河水上涨,原来用水泥浇筑起来的安全游泳区域容易被淹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该隐患,陈浦鸿现场调度,用橙色的浮标将安全水域围起来,为前来游泳的人群增加了大大的安全感,这一举措不仅是让安全看的见,也是推动公安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为深入开展“如我+”行动,南康分局推动全警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全面启动“如我办证”“如我出行”“如我报案”三大专项工作并组成7个体验组,由督察专员和业务骨干带队,分领域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实地体验、现场问询、跟踪办理等方式,精准查找政务服务、交通管理、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体验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从“等问题”换位到“找问题”

如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南康分局开展“如我报案、如我办证、如我出行”换位体验活动,推动全警从“等问题上门”转变到“找问题解决”,创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让公安服务更加精准、高效、温暖。

“以前报警后心里没底,现在随时能看到民警的行程和位置,就像打车看行程一样方便!”南康区市民王先生体验新推出的“可视化处警”功能后赞叹道。针对报警人“位置说不清、现场难还原”的焦虑,南康公安借鉴网约车模式,创新打造了智慧快警平台。报警人可通过手机与处警人员实时共享位置,处警人员能够精准快速到达现场。情指中心也能实时查看处警人员位置、一键沟通,极大提升了处警效率和群众安全感。为破解企业报案后“不知进展、不知找谁”的难题,该局建立经侦案件全流程闭环跟踪机制,实行专岗负责、进展通报、节点跟踪,还创新设立案管组审议机制,确保每起案件规范办理,让企业报案更安心。

“暑假出游急需证件,以前得专程跑派出所问材料,现在手机一点全搞定!天气这么热,能少跑一趟太舒心了!”8月8日,罗女士通过AI咨询儿童身份证的办理情况后称赞道。针对群众办事“烦”与“急”的问题,南康公安创新推出“AI警务助手+人工服务”双轨模式。简单问题AI秒回,复杂问题直联“局长信箱·接诉即办”中心,由专职民警一对一指导。截至目前,AI助手已累计服务群众超4000人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管理者”换位到“体验者”

早上7点半,正值出行早高峰。赣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南康大队副大队长谢栋挤在缓缓蠕动的车流中,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交管工作经验的“老交警”,他以一名普通驾驶人的身份,切身感受着城市的交通脉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上班路,而是赣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南康大队组织开展的“如我出行”专项工作。

如何才能真正摸清群众出行的痛点、堵点、风险点?南康交管大队给出了答案:换位思考、亲身体验。该大队组织民辅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以普通驾驶人、骑车人、步行者的身份“沉浸式”参与到日常出行中。他们不再仅从路旁或监控里观察交通流,而是成为当中的一员,真切感受哪些路口绿灯时间太短、哪些路段标识不清、哪些点位存在视觉盲区、哪些畸形路口设计不合理导致通行效率低下且事故易发。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推动问题解决才是关键。对于排查出的隐患点,南康交管大队主动联动住建、城管、交通运输、街道社区等多个部门,共同深入一线治堵点、除隐患。这种“将心比心”的工作方法,不仅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更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交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赣州市公安局南康分局:吴小娇)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