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聚合力 精准施策选贤能 左贡县“三创新”高质量谋划村级换届工作
发布时间:2025-10-11 15:31: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更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左贡县深刻把握换届工作的政治属性,将其作为巩固党在农牧区执政根基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以“党建专员包联制”“人才库动态管理”“区域联动优化机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做法,精准发力、系统推进,推动换届准备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从“普遍撒网”向“精准施策”、从“本土选人”向“广纳贤才”的深刻转变,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左贡经验”。
创新研判机制,党建专员分片包联,下好摸底研判“先手棋”。针对部分村(社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传统调研方式难以及时掌握选情,特别是对宗族因素、宗教等复杂情况研判存在盲点的问题,建立“党建专员包联制”,推动工作力量下沉,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精锐力量下沉,实现包联全覆盖。统筹精锐力量,划定责任片区,3名党建专员分片包联全县10个乡镇。党建专员扎根一线,通过驻村调研、入户走访、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形式,“一对一”精准指导,“面对面”听取意见,累计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实现调研全覆盖、无死角。一村一档建档,绘制选情精准图。党建专员深入田间地头、牧区草场,逐村分析摸排,建立“一村一档”选情数据库,内容涵盖人口结构、党员队伍、现任班子履职情况、群众评价、后备力量、矛盾隐患等关键要素,并对宗族家族、宗教影响等因素专项记录,形成精准“选情画像”,为后续工作奠定数据支撑。三维精准画像,识别短板弱项。聚焦现任班子建设,创新开展“年龄结构、能力素质、群众口碑”三维度综合分析评估,系统梳理出班子老龄化、学历层次偏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使整改提升方向明确、措施精准。
创新育才机制,人才库动态管理,打造骨干队伍“蓄水池”。面对基层人才外流、本土后备力量不足的现实,转变思路,前移培养关口,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人才储备培养体系。广开渠道纳贤,扩容人才储备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广泛吸纳乡村振兴专干、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合作组织负责人、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入库。目前,县级后备人才库已收录943人,其中乡村振兴专干占23%,致富带头人占31%,退役军人占15%,返乡大学生占21%,形成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的人才梯队。精准培育赋能,实施滴灌式培养。实施“双培双带”计划(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老干部传帮带+岗位锻炼带),针对性开展政策法规、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专题培训。特别是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短板,开发“藏汉双语”情景模拟课程,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用水平。动态管理更新,畅通能进能出渠道。实行人才库季度评估机制,对表现优异者重点培养,对不符合条件者及时调整,确保人才库始终保持活力和素质。建立跟踪培养档案,全程记录成长轨迹,为选举使用提供依据,实现备用结合、优进绌退。
创新组合机制,区域联动优化配备,激发班子整体“新效能”。针对部分村(社区)因人口少、资源缺导致班子选配难、结构优化难的问题,突破村域界限,探索区域化、功能化的班子优化组合新路径。强化中心带动,推动连片提升。以地域相邻、产业相关、治理相通为基础,明确中心村、带动村,通过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推动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在换届中注重优化班子配备,强化党组织联动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在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深化协作,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能人回引任职,注入发展活力。实施“本土能人回引”计划,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中,吸引有情怀、有能力、有资源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或创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乡情联络、平台搭建,鼓励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服务,为村级班子注入新思维、新活力。功能优化编组,提升整体战力。在班子配备中,注重年龄、知识、能力等结构的合理搭配。不片面追求“全才”,而是根据村(社区)发展实际和成员特长进行功能化组合。如在产业发展重点村,侧重选配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在治理任务重的村,侧重选配威信高、善协调的干部,实现班子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相统一。(左贡县委组织部: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