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技术赋能思政课,强化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

发布时间:2025-10-17 10:57: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如何利用AI技术赋能思政课,成为提升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议题。

(一)精准识别学生思想动态,实现个性化教学

AI技术凭借对多源数据的深度整合能力,能够精准构建学生的动态数字画像。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在线讨论参与度等学习轨迹数据,同时结合学生在社交软件上的发言内容、互动模式、情感表达等社交行为数据,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全面刻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兴趣偏好、情感状态及价值取向。在构建学生动态数字画像的过程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对学生社交媒体上的海量言论进行自动抓取与深度解析,通过情感分析算法识别学生的情感倾向,如积极、消极或中立;通过主题建模技术提炼学生的关注焦点与讨论热点;通过语义理解能力洞察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动态。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AI系统能够为思政课教师生成一份详尽且实时更新的学生思想动态报告,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模糊感知,使教师能够清晰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具体需求,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智能匹配思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AI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成长阶段,智能匹配和推送思政资源,对理论学习资源进行协同过滤算法分析,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学习偏好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政治思考和实践路径。这种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AI技术还可以催生虚拟仿真、智能交互等新的教学场景,通过VR/AR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AI技术通过个性化资源推送与沉浸式教学场景的创造,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使命的感知与责任感的承担,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思政课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提质增效,扩大思政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的现实,传统思政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AI技术的引入成为必然选择。AI技术正在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互动,构建“游戏化学习闭环”,设置“理论闯关”任务,借助数字人工具打造虚拟思政导师等。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学生画像标签,AI可以为理论知识薄弱者推送入门微课,为关注热点者匹配“思政+时事”解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完善教育效果评价,实现精准施策与持续改进

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为思政课提供了精准识别学生思想动态、智能匹配思政资源、迭代升级育人模式的可能。通过AI技术,思政课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因材施教和精准育人,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打破“唯分数论”局限,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依托AI算力对签到、课堂互动等显性数据与虚拟场景情感波动等隐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生成“成长曲线”。这种动态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能力提升情况;将教师主观判断与AI客观分析相结合,形成“数据诊断—教师研判—教学调整”的循环机制,比如结合短期测验成绩与毕业生职业选择等长期追踪数据,全面验证思政教育“铸魂”实效。这种人机协同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实现精准施策与持续改进,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AI技术为思政课赋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精准识别学生思想动态、智能匹配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完善教育效果评价等路径,AI技术正在推动思政课实现质的飞跃。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终究是手段,育人初心才是根本。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坚持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双轮驱动,构建精准化的思政新范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我们还应不断探索和完善AI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力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张思越)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