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发力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5-10-17 10:57: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敢于担当”是新时期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党在选人用人上的鲜明导向。当前,许多基层干部在政策执行中仍存在“不敢为”“不善为”“不想为”的现象:面对复杂问题畏难避责,应对新挑战本领不足,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躺平心态。少部分干部“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消极状态,更凸显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破解这一难题,需从健全激励机制、推进能上能下、强化实干导向三维发力,让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愿干事。

健全激励机制,破解“有为无劲”困局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严”字当头,管住干部不乱作为,也要“激励”并重,促进干部奋发有为。从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两个方面健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是激活队伍活力的关键。正向激励需聚焦能力提升与信心保障:一方面通过精准培训强本领,围绕政治担当、调查研究等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实现“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以实践历练壮筋骨,比如莲花县有针对性地选派4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柯美纸业迁建、长赣高铁等重点项目一线淬火锻炼,让干部在实战中提升履职能力。反向约束则要划定“底线”,对考核不称职、消极怠工者严肃问责,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界限与程序,为敢闯敢试者撑腰,破除“干多错多”的顾虑。双向发力之下,干部干事有底气、成长有路径,“有为无劲”的困局自然破解。

推进能上能下,打破“论资排辈”桎梏

干部队伍活力的激发,离不开“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机制。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既要让有为者有位,更要让无为者让位。在“上”的环节,需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桎梏,把重大任务一线作为“赛马场”,莲花县将重点项目一线作为干部考察“主阵地”,对在柯美纸业迁建、长赣高铁推进中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实干者有奔头、有舞台。在“下”的环节,要杜绝“下了就躺平”的现象,借鉴莲花县“下者有位有为”的实践,结合被调整干部特点设岗搭台,比如安排曾在乡镇工作但统筹能力待提升的干部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协调工作,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跟踪监督促其转变。更要畅通“下后再上”通道,对整改见效、在新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干部合理使用,既彰显制度刚性,又传递组织温度。这种“上得服众、下得服气”的机制,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新陈代谢”的活力。

强化实干导向,树立“以绩识人”标杆

选人用人的导向,直接决定干部队伍的风气。树立实干导向,关键要把“实绩标尺”立起来、用起来。要在考察中突出“实战视角”,深入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既看量化的“显绩”,也重长远的“潜绩”,全面掌握干部真实表现。在任用中坚持“人岗相适”,通过多渠道考察摸清干部特长。在激励中注重“结果运用”,将考核实绩与晋升、待遇直接挂钩,对担当作为者大力表彰,对敷衍塞责者坚决调整。当“做官先做事、提职看担当”成为共识,当“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大不一样”成为常态,干部自然会把心思放在干事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推动各项事业跑出“加速度”。(莲花县委组织部:潘健国)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