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发力”谱写乡村人才培育“更优”篇章
发布时间:2025-10-17 16:43: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其培育质效直接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当前,乡村人才培育已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需聚焦政策、需求、实践三个关键维度精准施策,在思想认识、培育精度、学用转化上实现突破,推动乡村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锚定政策关键点,思想认识再深化。政策是人才培育的“指挥棒”与“压舱石”,顶层设计的深度决定人才工作的高度。当前,从中央专项意见到地方配套计划,乡村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重文件转发轻落地实效”“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提升”等问题,根源在于对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把握不足。乡村人才既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更是产业发展的开拓者、基层治理的带头人。深化思想认识,需抓实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要将人才培育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核心指标,摒弃“重引才轻育才”短视思维,树立“本土人才为基、返乡人才为翼”的全局观念;要推动政策宣讲从“会议室”延伸至基层一线,通过典型示范、事迹宣讲等方式,推动基层干部懂政策、抓培育,引导乡土人才知机遇、愿成长,切实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培育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
把准需求着力点,精准培育再提质。精准性是乡村人才培育的核心要求,脱离需求的培育易沦为形式主义。当前部分地区培育工作存在“千村一面”现象,课程设置与乡村实际脱节,导致“学用脱节”问题。精准培育必须以乡村需求为导向,构建“需求—培育”精准对接机制。一方面,聚焦产业需求定内容。围绕粮食安全、特色种养、乡村文旅等不同领域,针对性设置技术推广、精深加工、业态运营等课程,确保培育内容与产业发展同频。另一方面,贴合人才特点选方式。针对青年群体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实现便捷化学习;面向留守农户开展“田间教学”“师徒结对”,提升实操能力;联动高校、企业为返乡人才提供“订单式”培训,匹配发展需求,切实提升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聚焦实践落脚点,学用结合再做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乡村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实干中建功。若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锻炼,易导致人才“纸上谈兵”,难以承担乡村发展重任。学用结合的关键在于搭建实践平台,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检验所学、提升本领。要建强实践载体,打造“培育基地+创业项目”双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等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学员深度参与生产全流程;设立乡村人才创业扶持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促进培训成果向创业实践转化。要完善激励机制,将实践成效与人才评价、政策扶持挂钩,对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给予荣誉表彰,对带动就业的创业项目落实优惠政策,以实践为“试金石”,推动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淬炼成钢”,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振兴一域”的良性循环。(华蓥市人民检察院: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