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突破的重要印记 中国雕塑形态学学术展成都开幕
发布时间:2025-10-20 13:45: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10月18日,“中国雕塑形态学学术展”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四川音乐学院主办,在开幕式同期还举办了“砚山对话”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的核心学术背景源于“雕塑形态学”研究方向二十年的深耕与开拓。龙翔、曾成钢、孙振华三位教授以开拓者的远见卓识,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了这一重要的研究方向。他们以“打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探索精神,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方法,为中国雕塑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发展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展览汇聚陈涛、陈伟、戴劲、葛平伟、谷德昊等36位参展艺术家作品。作品覆盖空间建构、形体生成、材料表现三大核心维度,既体现艺术家对“雕塑形态学”理论的个性化探索,又展现当代雕塑艺术的创新表达,为观者提供直观的学术成果体验。

开幕式结束后,“砚山对话”学术研讨会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二楼大厅接力举行。研讨会由宿志鹏、王海同、印洪三位教授共同担任学术主持,由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和参展艺术家们分为三组展开深度讨论。第一组由宿志鹏主持,聚焦雕塑学科体系建设与教育创新,孙振华、龙翔、孙伟等嘉宾围绕“雕塑形态学教学实践经验”“当代雕塑人才培养方向”等话题交换观点;第二组在王海同主持下,针对“创作实践创新”“公共艺术与雕塑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不断;第三组由印洪主持,针对“成美雕塑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研讨结束后,策展人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导览,详细解读作品背后的学术理念与创作故事,让大家对雕塑形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雕塑形态学”二十年理论体系的搭建,到36位艺术家多元作品的现场呈现,再到“砚山对话”中各院校学者的思想碰撞,本次“中国雕塑形态学学术展”不仅是对一门学科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更成为联结全国雕塑教育、创作与研究力量的纽带。它既让观众直观感受雕塑艺术在形态、材料与空间维度的学术深度,也为行业探索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实践样本。
据悉,该学术盛宴将持续至12月18日,相信本次展览和系列学术活动将成为“中国雕塑形态学”研究从积淀走向突破的重要印记,为后续学科创新与学术联动创造更多的可能。(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