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特色产业,浦江县各中小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4 15:41: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随着劳动教育的持续深化,浦江县各中小学的劳动课程日益呈现生活化、实景化与项目化的特点。浦江县各中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将劳动课堂延伸至农村社区、工厂车间与产业基地,构建了“农业+”“工业+”“非遗+”“生态+”等多维劳动实践项目,打造了融合学农、学工、生活技能培养与传统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体系。
“沉浸式”农业体验,赋能乡村振兴
依托上山文化、浦江葡萄、江南第一家等本土特色资源,浦江县黄宅镇前陈中心小学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生态园、组织种植基地参观及农耕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体验真实的农村生活,感知“农业浦江”的深厚底蕴。作为浦江农业的支柱产业,葡萄种植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前陈中心小学不仅邀请县葡萄产业协会专家带领师生走进种植基地,识别不同葡萄品种,更围绕“采摘—质检—包装—收购”全流程设计劳动实践活动,系统提升学生的农业认知与劳动素养。该校校长徐素珍表示:“我校结合区域特色,创新开发以葡萄为主题的劳动课程。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升了劳动能力,也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与热爱。”
“公益化”校企协同,助力营商育人
各校利用地域优势,牵手企业、单位部门、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交流、课程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将劳动教育与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等相融合。浦江县园区小学位于县开发区,附近有着最大的绗缝产业园,因此学校将“与你相‘缝’——绗缝产品的设计与实施”为一校一品劳动教育内容。学校将劳动教育延伸到校外,与浙江造寸服饰有限公司、浦江益泰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劳动基地。这也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践行劳动教育的一项有利措施。
“全景式”匠心传承,体验非遗浦江
浦江县潘周家村的“一根面”,是金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县檀溪中小利用家长课堂和周末小队活动让孩子们跟着大人学做一根面,在和面、揉面、盘面和拉面中学会传统美食制作技能,更在劳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和感恩。作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剪纸)”的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以剪纸为基础,建构了完整的剪纸劳动生态体系,其中剪纸劳动教材、培训师资、剪纸劳动基地等一应俱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剪纸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未来,前陈中小将继续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破解实践难点,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办学特色,构建积极健康的劳动教育生态,持续推进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王灿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