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工匠》第四季走进成都双流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4 16:35: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10月21日,《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第四季走进承载“千年广都”文脉的双流广都博物馆,并特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作为“匠心观察员”,以其深厚的文化视野,全程解读匠心之道,展现古老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新与传承。
本场录制走进成都市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围绕“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设置了四大极具代表性的技艺挑战项目。在《美“锦”佳人》的挑战舞台上,76岁的蜀锦大师胡光俊携三位徒弟展开一场技艺与审美的较量。首轮“辫带线下料”,选手们须在一分钟内将辫带线整齐缠绕三十圈,不容一丝缝隙;次轮“目板穿通丝”,挑战者要在五分钟内将通丝按照工艺数据的严格要求穿过目板孔洞,不能穿漏或者穿错,一孔错,整匹锦缎皆损;末轮“蜀锦服饰搭配”,则考验选手于两分钟内,以不超过四件蜀锦制品为模特打造典雅造型。“匠心观察员”单霁翔亲身体验穿通丝之难后,由衷感叹,“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重量。这般精益求精、细致严谨,正是对文化最扎实的敬畏。”

《完美复刻》挑战项目则生动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与匠心协作。挑战伊始,广都博物馆负责人、历史文化专家李国在30分钟内从模拟考古探方中发掘汉代舞蹈俑残片,其间,“匠心观察员”单霁翔亲自见证残片的出土,为这场文物接力拉开序幕。随后,文物修复师季国忠仅凭李国现场绘制的草图与残片,开启了复刻之旅。“左臂角度外张15度”“陶俑色泽偏暖黄”李国不断传递关键细节,而季国忠则凭借深厚经验,选用特制纸浆材料逐层塑形、反复打磨。两小时的精心制作后,一件与原物在形制、纹样、尺寸等方面高度一致的复刻品跃然眼前。“匠心观察员”单霁翔在检验成品时由衷赞叹,“这不仅是对器物外形的还原,更是对历史神韵的传递,是让文物走出库房、贴近大众的生动实践。”
挑战项目《“奇”味无穷》中,非遗夫妻肺片传承人王钦锐需从随机抽取的三道经典川菜中汲取灵感,完成一场味觉与形态的破界重构,而贯穿三道创新菜品的灵魂,正是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他先将“宫保鸡丁”幻化为轻盈的分子料理,以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为核心调味基底,在舌尖准确唤醒了传统“糊辣荔枝味”的复合香气,让经典风味有了新载体;另把“豆瓣鱼”解构为极具视觉感的几何造型,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的香辣本色被完整保留并精准呈现,成为菜品味觉的关键支撑;更让“青椒玉米”以冰沙之姿清冽登场,其中仍融入了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辣椒的微妙香气,在清爽口感中增添层次,同时完整保留了食材本身的清新与脆爽。
挑战项目《行云流水》则将非遗茶艺推向新高度。四川工匠、成都工匠向春,以“盲品辨茶”拉开序幕——仅凭一缕茶香、一口滋味,便精准道出八款茶叶的产地与采制时节,仿佛与每一片茶叶进行着跨越山海的对话。随后,她执起特制的两米长铜壶,开启一场力与美的精准博弈。一分钟内,从百杯之中择取其中26盏注入茶水并且连成“工”字,更要求每杯水量的误差不超过0.1厘米。在挑战过程中,向春通过腰腹发力稳定壶身,在壶嘴微抖的瞬间迅速调整,最终以零洒漏、水量误差仅0.05厘米的精准表现完成挑战。

《天府工匠》本场录制,生动勾勒出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立体图景。“匠心观察员”单霁翔的深度参与,为这幅图景注入了思想的深度,他从故宫的“看门人”到文化遗产的“守望者”,其视角贯穿节目始终。成都的实践表明,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脉、以旅游为形、以体育为神的系统重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幸福感与城市的生命力。未来,《天府工匠》将继续深入各特色产业领域,讲好工匠故事,传播天府文化,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注入持久文化动力。(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