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站里春风暖 枝叶关情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5-10-28 15:33: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偃师区的乡村田野、社区街巷,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如同扎根基层的“暖心驿站”,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牵着父老乡亲。它们以民意为帆,以实干为桨,串联起乡贤反哺的善举、敬老爱老的温情、文化振兴的欢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温暖与希望浸润千家万户。
联络站是乡贤反哺的“连心桥”,让桑梓情浓漫乡野。“致富不忘桑梓地,反哺家乡赤子心。”顾县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到西宫底村,牵头搭建的“乡贤联络平台”,让区人大代表、优秀乡贤曲洪普的爱心得以精准传递。代表们得知乡贤有反哺意愿,主动对接村委会,共同谋划“敬老孝亲”系列活动,将捐资转化为四天九场的连台好戏,化作六十岁以上老人餐桌上营养可口的“敬老午餐”。联络站以“大锅饭”取代铺张宴请,既杜绝浪费,又让亲情邻里情在欢声笑语中升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节俭文明的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这里,代表们当好爱心“传递者”,让乡贤的善意不打折扣,让村民的期盼落地有声,谱写了“同心掬得满庭芳”的和谐乐章。
联络站是敬老爱老的“暖心港”,让夕阳余晖更灿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重阳节前后,偃师区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化身关爱老人的“主阵地”,串联起志愿者协会、爱心人士与敬老院的温情纽带。首阳山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们提前走访首阳山敬老院,收集老人们的“微心愿”,牵头组织义剪服务与暖心捐赠活动。爱心理发师的娴熟技艺让老人们神清气爽,爱心棉靴的温暖呵护驱散了冬日寒意,这些务实举措正如代表们常说的“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联络站里,代表们认真记录老人的需求,积极协调资源,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如同“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醇厚。
联络站是文化振兴的“活力源”,让乡土文脉绽新颜。“腹有诗书气自华,村有文脉韵自长。”高龙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到陶化店村以文化为媒,让农民诗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代表们主动参与诗会策划,积极联络文艺工作者,还牵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表彰活动,让文明乡风在笔墨书香与榜样引领中蔚然成风。九届诗会的坚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联络站成为传承乡土文脉、凝聚村民人心的重要载体。在这里,代表们倾听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盼,推动诗歌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文化“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让美丽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大美陶化杯’农民诗会已经是我们陶化店村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我村文化振兴的精神食粮,它让乡亲们发现家乡之美,也吸引了我村更多的农民诗人以诗歌抒发家乡生态风光与人文底蕴。未来,我们会继续以诗歌为媒,将诗歌与文旅、产业相结合,让文化‘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偃师区人大代表、高龙镇陶化店村党支部书记孙天佑说。
一个个联络站,就是一个个为民服务的“小窗口”;一位位人大代表,就是一座座连接民心的“连心桥”。从乡贤义举到敬老温情,从文化繁荣到民生改善,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在实处。这些扎根基层的“小阵地”,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民主更有温度,让民生更有质感,为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壮美画卷。(欧阳广华、张世雄、石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