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民政局三维发力织密临时救助网
发布时间:2025-10-29 14:18: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没想到救助金这么快就到账,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近日,晋江市紫帽镇洋店村陈女士因家庭突发困难申请临时救助,经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后,5000元救助金迅速到账,这份“及时雨”让她深切感受到临时救助的高效与温暖。近年来,晋江市民政局聚焦群众急难需求,从科技赋能提效、制度保障兜底、服务提质暖心三个维度发力,精心构建“精准识别、迅速响应、综合帮扶”的临时救助新格局,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解困有力。
科技赋能,实现救助高效触达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救助体系,让临时救助更精准、更高效。线上,依托“晋力帮”政务服务小程序,开发临时救助“一键申请”功能,同步整合政策查询、进度追踪、结果公示等模块,困难群众无需跑腿,在家即可完成申请。线下,构建“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的基层服务网络,通过日常走访主动排查困难线索、现场指导困难群众通过平台申报并跟进进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自主操作不便的群体,提供“一对一”协助申请服务,确保智慧服务“不掉线”、特殊群体“不掉队”。自2020年上线以来,“晋力帮”平台累计收到各类救助申请3485条,救助困难对象2159人次,发放救助金588.56万元。
制度保障,筑牢精准救助根基
持续完善制度设计,在对象认定上打破户籍壁垒,将持有有效居住证或缴纳社保满1年且居住在晋江的非晋江籍外来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急难型救助直接取消户籍地限制,让临时救助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实行“分类分档限额救助”,临时救助标准根据对象类型、致困原因及实际困难程度确定,年度累计救助限额最高达3万元,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推行权限下沉改革,将5000元及以下临时救助资金审核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审批时限大幅缩短,确保急难及时救。建立“一事一议”三级会商机制,针对特殊个案专项研判,如安海镇西溪寮村肖先生无力支付双腿术后取钢板费用,晋江市民政局立即召开“一事一议”会议,经讨论决定为其对接晋江市医院绿色通道优先治疗,后续再根据费用发放临时救助金。
服务提质,形成综合帮扶闭环
围绕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构建“政策协同+服务延伸”的立体救助模式,推动临时救助从“单一救助”向“全链条解困”升级。在政策协同上,推动临时救助与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基本救助政策“无缝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一站式”综合施救,避免政策碎片化。对经基本救助后仍无法缓解困难的家庭实施“救急难”再救助,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对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存在突出困难的救助对象,纳入“四帮四扶”工程进行重点帮扶,集中资源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延伸上,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分类转介,比如,对存在资金缺口的困难家庭,及时链接慈善协会、基金会等公益慈善力量提供帮助,对子女教育存在困难的家庭,对接志愿者、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学业辅导等,全方位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需求。如西园街道砌田社区的何女士因患恶性肿瘤医疗费用支出大,民政部门在发放临时救助金的同时,指导其申请低保,并对其儿女开展助学帮扶,有效缓解了何女士家庭的困难。(晋江市民政局:朱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