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处振兴正当时!罗山“田村一体、四园共建”绘就豫南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31 11:43: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大别山南麓,淮水之滨,一座承载着红色记忆与绿色梦想的县城正焕新颜。2025年,河南罗山县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型先导区为契机,在高店镇、尤店乡、东铺镇280.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田村一体”为笔,以“四园共建”为墨,勾勒出“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让78万罗山儿女的幸福愿景在田畴沃野间落地生根。

粮安天下稳,科技为笔赋新能

作为“江淮宝地、鱼米之乡”,罗山始终把粮食安全扛在肩头。先导区作为全县粮食生产“压舱石”,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占全县24%,粮食产量超4.9亿斤,贡献全县35%的口粮供给。2025年,这里更是书写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篇章——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1万亩,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小麦种植面积达11.8万亩,较2023年增长76%,“六统一”社会化服务让每亩麦田多收150斤,金黄的麦浪里涌动着丰收的喜悦。科技的注入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在尤店乡大别山知识产权小镇,60余项农业专利落地转化,破解了一项项种植难题;华北制药集团的微生物技术,让“罗山麒麟瓜”告别“重茬烦恼”;高店镇节水灌溉科创中心里,智慧农业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植保无人机在田间穿梭,现代农业的“智慧因子”正渗透到每一寸土地。

生态绘底色,产业织就致富网

罗山的美,是山水与产业的交融。550平方公里国家级保护区为先导区披上“绿装”,污水治理率62.37%、农膜回收率超87%、秸秆综合利用率94%,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这里“生态优先”的坚守。15公里生态廊道蜿蜒延伸,200亩淮河湿地生机盎然,减少水土流失4000亩的成果,让“北国江南”的风光愈发灵动。生态优势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边院经济”的带动下,闲置小院变身民宿茶舍,田边、林边、沟边种满果蔬;河南富瑞得供应链的产业园里,板栗、稻米经过深加工,成为身价倍增的特色产品;正广通冷链物流园的智能冷库,让新鲜的茭白、菌菇“3小时锁鲜”,从田间直达餐桌。“稻渔共作”“林下种养”的循环模式,更让土地实现“一地多收”,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文化润乡土,治理绘就幸福图

乡村的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罗山深挖文化根脉,皮影戏的光影在乡村记忆馆流转,《罗山乡愁》图册记录着岁月温情;尤店老街尤树里民宿斩获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观湖”咖啡馆、觅罗小院里,乡土气息与时尚元素碰撞出别样风情。治理的温度让幸福触手可及。“四治融合”的网格体系实现“一村一警一顾问”,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五网同构”让路网、水网、电网、林网、数网交织成便捷生活圈,5G信号覆盖每个村落,智慧养老、优质教育送到群众身边。在这里,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截至2025年10月,先导区43个重点项目已开工25个,14.95亿元投资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未来,罗山将继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让“田村一体”的画卷更生动,让“四园共建”的成果更丰硕,为河南乡村振兴书写更多精彩篇章!(吴春晖、曹亦婷)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