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站稳人民立场
发布时间:2025-11-05 11:26: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民生福祉更具质感、更有温度,考验着治理智慧,更检验着人民立场是否坚定。站稳人民立场,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只有在“听民意”中察实情,在“解民忧”中出实招,在“惠民生”中求实效,才能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向下扎根“听民意”,在接地气中感知民生温度。民众呼声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民意表达,但倾听民意并非简单地“听到”,而是要真正“听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既要延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也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识别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最迫切、最集中的诉求。要俯下身子,将感知民情的触角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交流,捕捉文件报告中难以看到的鲜活情节和真实情绪,还要认真分析和研判收集的社情民意,体察个体的实际困境,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期盼。唯有如此,才能让政策的针脚更密,精准缝合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细微之处,使民意诉求从“浮于表面”的零星信息,汇聚成“沉在深处”的决策依据。
精准施策“解民忧”,在破难题中彰显治理精度。解民忧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而需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规律。将民情民意转化为民生实效,关键在于找准症结、靶向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用解剖麻雀的手法,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深挖根源,厘清堵点、痛点、难点,也要系统谋划,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将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滴灌,针对不同领域的民生难题,制定量身定制的工作方案,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力量使在关键处。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以“绣花”功夫精细治理,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切实转化为“满意清单”,让治理的精度深度呼应民生的温度。
苦干实干“惠民生”,在利长远中体现价值尺度。民生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体现在报告里、数字上,而是镌刻在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惠民生必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群众眼前的“急难愁盼”,更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大事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到能够带来长期效益的民生项目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惠民举措落到实处,让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真正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根本价值尺度。
(高县来复镇人民政府:张恩杰、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