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新芽” 锻造“实战精兵”
发布时间:2025-11-13 10:58: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四川绵阳三台县实施乡镇年轻干部“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经验案例

面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及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现实需要,四川绵阳三台县立足县域长远发展,将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作为县委组织部部长领办的基层党建“夯基难题”来抓。今年以来,以“一线淬炼”为核心导向,创新谋划并深入实施了“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培养路径,着力破解年轻干部经验不足、视野不宽、能力单一等成长瓶颈,探索构建覆盖“选、育、管、用”各个环节的全链条成长机制,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储备骨干力量、注入源头活水。
一、主要做法
“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聚焦实践实干,突出严管厚爱,主要从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一是精准压担,实践“扎根”。建立“摸底—配岗—清单”闭环历练机制。首先,对104名入职两年内的年轻干部进行全面能力摸排,绘制精细化的“能力画像”,精准掌握其特长与短板。其次,依据“人岗相适、经历互补”原则,进行针对性岗位调配,将83名有潜力、需历练的干部调整至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关键吃劲岗位。最后,推行“墩苗任务清单”管理,明确要求其在6个月内独立或牵头完成2项以上重点任务,推动其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今年以来,累计推动年轻干部参与重点项目45个,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2起。
二是导师帮带,精准“滴灌”。针对新入职干部适应慢、经验浅问题,创新实施“3+1”导师帮带机制。即为每名新进干部配备一个由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帮带团队。形成“季规划、月督导、周带教”的常态化培养体系,制定“一人一策”个性化成长计划,实施为期3年的动态跟踪培养。培养期满后,通过“现场答辩”检验思维逻辑与口头表达能力,结合“实绩档案”综合评价工作成效,进行“双考”验收。目前已完成60对师徒结对,新干部岗位适应周期平均缩短至1个月。
三是跨界淬炼,多元“展叶”。着力打破干部经历单一、视野局限的壁垒,推行“内外联动+跨界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一线考察识别出199名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建立国企任职意愿台账,按发展需要和个人特点精准匹配,今年已选派2名机关干部赴县属国企任职,并设置半年试用期加强跟踪管理。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赋能计划,择优选派2名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赴上级机关和市属国企进行跟班学习,促进其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转变和综合能力复合。
四是实绩砺剑,赛场“拔节”。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一线的鲜明用人导向,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评体系。在激励方面,积极整合资源改造提升“五小”(小食堂、小宿舍、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室)设施29处,切实解决干部工作生活后顾之忧23件,营造安心安业的环境。在考评方面,创新建立1423份年轻干部“实绩档案”,实行“日常跟踪+季度考核+年度评定”三维动态管理,并引入领导点评、同事评议、服务对象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对考核排名前10%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后5%的实行谈话提醒、跟班学习等阶梯式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提拔重用的77人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22人;11个乡镇各提拔1名“85后”干部进入领导班子;7名30岁以下干部因一线实绩突出被提任副职;6名经过多岗位锻炼的干部获得进一步使用。
二、亮点与特色
一是体系化设计,全链条覆盖。“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不是零敲碎打的措施叠加,而是系统构建了从发现识别、培养锻炼、管理监督到选拔使用的完整闭环,确保了年轻干部成长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是精准化施策,滴灌式培养。无论是基于“能力画像”的岗位调配、“一人一策”的成长计划,还是“3+1”导师团队的量身指导,都体现了精细化、个性化的培养理念,改变了“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
三是实战化导向,一线中淬炼。始终坚持“能力在一线培养、实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最好的课堂和赛场,让年轻干部在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四是多元化路径,跨界式成长。通过机关与国企之间的干部交流、向上跟班学习等模式,打破了体制内外的壁垒和部门界限,有效拓宽了年轻干部的视野,培养了复合型能力。
五是数据化支撑,实绩化考评。建立“实绩档案”并实施三维动态管理和多元评价,使干部评价考核更加客观、精准;强化考评结果的刚性运用,树立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三、成效与影响
“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快速提升了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新干部适应周期大幅缩短,独立处理复杂问题和承担重点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根基有效夯实。
二是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内生动力。重实绩、重一线的考评激励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三是优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一批经过一线扎实历练、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经历结构,为各级班子注入了新活力。
四是探索了可借鉴的年轻干部培养模式。县域内的实践为其他地区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年轻干部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全链条”“精准滴灌”“一线赛马”等理念和做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四、经验与启示
“沃土新芽”护航培育工程的成功实践,带来以下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成长闭环。培养年轻干部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树立全局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打通“选育管用”各环节,形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完整链条,避免碎片化、短期化行为。
二是必须突出实践导向,强化一线磨砺。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主战场,敢于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中淬炼成钢。
三是必须注重精准培养,实施分类指导。年轻干部个体差异大,成长需求多元。要深入摸排,精准画像,根据不同特点、专业和短板,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资源支持,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
四是必须健全考评机制,树立鲜明导向。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指挥棒。要建立以实绩为核心,兼顾日常表现与长期潜力的多维评价体系,并强化结果运用,真正做到“干得好就能上、干得不好就要让”。
五是必须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既要严格管理,也要真诚关爱。通过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后顾之忧、搭建成长平台等方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崇尚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和成长环境,让年轻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图文:宋荣军、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