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对外交流让如东美术阔步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5-11-13 10:58: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如东丰利镇陈葛庄村的农民画工作室年均接收海外订单500余份,油坊口村百余人靠工笔国画实现年均增收3万元,艺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经济效益。”11月11日,如东县文化馆馆长陈海铭介绍说。

陈海铭说,数字赋能、对外交流让如东美术阔步走向世界,农民画元素开发的丝巾、水杯等文创商品畅销海内外,显著提升了农民画的商业潜力。

如东,古称“扶海洲”,自唐代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舟楫往来间沉淀下深厚的商贸与人文基因;宋代文天祥渡海南归留下的诗篇、汤显祖的《送张广陵》,更为这片土地注入绵长的诗意底蕴。至明清时期,如东文化迎来鼎盛。近代,这份文脉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奠定了如东民间绘画的坚实基础。如东于199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成为南通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并连续五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东农民画)”。如今,如东美术事业方兴未艾,专业人才不断涌现,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繁荣场面,形成了备受美术界赞誉的“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之“如东美术现象”。

近年来,丁杰艺术馆、康平艺术馆、志远美术馆、汤成沅金石纪念馆、如意书院等相继落成,使如东成为名家类艺术馆较多的县(市)区之一。这些场馆每年举办各类展览超30场,让艺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与此同时,如东的美术活动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中,“如东县美术书法作品晋京展”作为首次以县级创作群体在中国美术馆集体亮相,65位艺术家的67件作品吸引超3万人观展,向全国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基层文艺创作的蓬勃活力。

(供稿:如东县委宣传部、文/王军、袁嘉翊、图/如东县委宣传部)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