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华泰社区 城乡携手探善治 多元共治兴社区 以善经济激活基层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13 16:06: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11月8日至 9日,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华泰社区的亲子家庭们带着期待与好奇,踏上前往邛崃市天台山镇高兴村的研学旅程。这场以“亲子研学探善治——华泰社区共治体验行”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城乡儿童的温暖互动,更是华泰社区以“多元共治”为核、“善经济”为翼,推动城乡结对共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城乡融合与社区善治写下了鲜活注脚。

城乡结对:跨越山水的治理共鸣
“这是我的祝福,送给你!”在高兴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城乡协同发展交流会”现场,华泰社区 7岁的宇宇将一本书递到高兴村儿童乐乐(化名)手中,而乐乐(化名)则送上了一封亲手写的感谢信——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此次城乡结对“微心愿认领”环节的缩影。

作为 2024年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项目试点,成都市成华区华泰社区(多元共治型)、广汉市雒城街道西湖社区(幸福和睦型)与邛崃市高兴村(人文生态型)、邛崃市直台村(幸福和睦型)的结对,并非简单的资源互助,而是基于治理特色互补的“战略携手”。成都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大邑县三加二交流会上,华泰社区代表分享了“社区搭台、商企出力、居民参与、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共治经验:“我们通过链接单位、商家、高校、两企三新、社工机构等多元主体,让治理从‘社区独唱’变成‘多方合唱’。”高兴村书记以松鼠部落自然教育基地、红军餐、红色情景剧、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特色载体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当地人文生态资源如何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治理注入鲜活活力;直台村的非遗表演则让现场亲子家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直观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融合、凝聚治理共识中的独特作用;西湖社区则展示了民族共融和和睦参与的氛围——四地通过党组织结对签约、青少年友好结盟,正式构建起“组织联动、文化联育、治理联推”的城乡协作机制。

“以前总觉得城市治理和乡村治理是两条平行线,今天迎接华泰社区的到来才真切发现,他们成熟的‘多元共治’模式,能帮我们把村里的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而我们高兴村独有的‘人文生态’资源禀赋,也能为华泰社区的公益服务注入更鲜活的内涵。”高兴村社会组织大邑县三加二读书荟郑社工的这番感慨,精准道出了城乡结对共建的深层意义: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资源双向流动、治理效能彼此增益。
善经济:一杯牛奶的公益循环
“哥哥,这盒牛奶买了之后,真的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吗?”在善经济的专属展示环节,7岁的童童拿着光明乳业“暖心好奶”,向华泰社区善商代表小郑问道。作为华泰社区的专属善品,这款牛奶正是社区“善经济体系”的核心载体,通过善品的打造,商家助捐华泰社区慈善基金,而基金又通过“需求清单”精准用于困难群体帮扶、新就业群体关爱等服务升级。

“善经济不是‘慈善输血’,而是‘公益造血’。”关键的是这种“消费即公益”的模式,让居民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华泰社区居民王芳一家正是善经济的参与者:“我们家每月订两箱‘暖心好奶’,既给孩子补充营养,又能做公益。上次社区给新就业群体服务,感觉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如今,华泰社区的善经济形成“闭环生态”:光明乳业提供华泰社区专属善品,四川淘善公司链接城乡善品资源,社工机构梳理居民需求,高校提供专业支撑,居民通过消费、研学等参与公益——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公益商业共生”的模式,让善经济成为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引擎”。
多元共治:多方合力的治理答卷
作为 2024年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项目的核心探索方向,多元共治在华泰社区的实践,早已超越单一活动的范畴,是构建起“党组织引领、跨域协同、政企校社联动、居民主体”的治理共同体,为同类试点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路径。

从顶层设计来看,华泰社区的多元共治精准契合了“破壁垒、整资源、激动能”要求,在党组织引领下多元共治型社区输出协同机制,人文生态型社区提供特色资源,幸福和睦型社区分享民生服务经验,这种“各扬其长、互补共赢”的跨域协作,各扬所长实现互补共赢,正是省级项目推动城乡融合治理的核心要义。主体联动上,西南财大天府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提供智力支持,光明乳业、四川淘善借“善经济”实现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统一,同德社工搭供需桥梁,居民骨干、美团骑手志愿队、儿童志愿服务队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夯实群众基础。
这种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构建起“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联动的闭环机制,善经济助基金、城乡善品互通、党组织结对等实践,撬动了城乡融合、多元共治、善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也正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探索。
(成都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