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5-11-13 16:06: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的现状,指出在支部设置、组织生活及党员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党支部设置、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及严格党员发展过程等对策思考,以切实提升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明确关于学生党支部的设置需“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在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党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对于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来说,由于深化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医学研究生需在医院科室规范化培训轮转等,如何更好地设置医学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生党支部,是做好学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的特点
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规模逐年扩大。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持续扩大,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型研究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党员人数及所占比例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以广西某医学院校为例,目前在校研究生中约26.8%是党员,发展对象占在校人数的0.8%,积极分子占比7.6%,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比4.3%。党员人数在全校各院(系)级党委(党总支)中也算是比较多的,研究生党员占全校学生党员数的约52.4%。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分布广。研究生党员不像本专科生党员那样集中,他们是分散在各个培养单位,如广西某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党员,分布在校内外多个培养单位,党员常驻地包括南宁、柳州、桂林、深圳等,另还有零散的一些党员短期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等地做实验或培养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任务重。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主要有医学、药学及其他类,其中医学生和药学生占比最大。医学生特别是专业型研究生,在读三年需要在医院科室轮转33个月以上,近年来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医学院校专业型研究生入学当年的7月就开学已不再是新闻(比普通学生正常的9月份入学提早了两个月),学生在读期间要学习、科研、临床值班、跟导师出诊等;药学专业的很多学生也基本是录取完毕后就提前到校跟随导师开展课题实验,甚至还会出现吃住在实验室的情况。而作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党员来说,既要按质按量完成培养任务,还需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个三年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的特点造就了研究生党员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医学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校院二级管理,也有学校统管的一级管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在研究生党建过程中也相应的会有党支部设置方式不同,党员管理方式不同等。如有师生混合党支部,也有单独纯粹的研究生党支部,有根据年级、班级成立党支部,也有根据临床科室和课题组来成立党支部等。据笔者观察,目前医学院校党建工作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党支部的设置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由于医学研究生的规范化轮科培训、跟导师出诊,药学研究生做实验等需求,以及研究生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招生人数的差距等原因,使得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存在多种方式。如广西某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人数最多的超过50人,人数最少的党支部不足5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党支部建立在班级,而班级的建立又是根据学术类型、学缘关系等进行分班的。这些年的分班原则基本上是按培养单位进行划分,有些培养单位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其班级人数能达到一百余人;而培养单位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仅有10人。这就导致的支部规模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规模过大的支部党员之间缺乏深入了解,民主评议流于形式,组织凝聚力稀释;而另一些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则出现难以独立开展支部活动的“空壳化”现象。
(二)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一方面,由于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员分散在各个不同地域的培养单位,且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如专业型研究生需参与大量的临床实践、轮转实习等,而科研型研究生需专注于实验室研究,因此研究生们的工作和学习安排差异较大,导致组织生活开展时间、频次和流程的规范性难以保证,有时为应付检查而仓促举行,或简单以线上消息传达代替线下会议。另一方面,医学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也缺乏针对性。现有的组织生活内容往往未能充分结合医学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脱离科研、临床等中心工作,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这使得医学研究生党员在日常临床和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对于组织生活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党员请假、缺席现象普遍,即使参加也难以全身心投入,导致组织生活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党员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部分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存在“唯学业论”或“唯业务论”现象,仅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临床表现等作为衡量标准,缺乏对其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群众基础等方面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培养考察期间,培养联系人往往由同门师兄师姐或支部内党员兼任,因其自身也面临繁重学业,对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谈心谈话往往不够深入及时,考察意见有时流于表面,未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积极分子的真实表现。此外,一些党支部的党员发展程序执行不够严格,存在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材料错漏的现象。比如,对政治审查环节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外调函查,导致对发展对象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情况了解不全面;在集中培训环节,部分党支部没有保证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得发展对象对党的理论知识等理解不够深入;在审批环节,对一些发展对象材料填写的指导和审核不细致,出现材料存在缺项、漏项、填写不规范、前后矛盾等问题。
三、医学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在按年级、专业组建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依托临床科室、实验室、导师团队、科研项目来设置党支部,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党建工作既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更好地解决“两张皮”问题,也能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为基层党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设置支部时也要合理控制党员规模,对超过50人的“超大支部”进行拆分,对人数较少的支部进行合并重组。支部班子要强调“选拔关”,走出以往那种政治和专业一头重、一头轻的倾向,要从具有较强政治素养和学术能力、得到师生充分认可的学生党员中选拔支部委员,并鼓励导师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形成“师生搭配”的班子结构,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提供经验支持。
(二)规范开展组织生活。首先,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学期初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和支部实际,制定学期组织生活计划表,明确大致主题、时间和形式,提前向全体党员公示,让党员心中有数,便于安排时间,并严格落实请假、补学制度,严肃学习纪律。其次,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结合医学院校研究生的特点,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可以将医学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特点、目标与支部组织生活融合,通过紧密结合研究生开学典礼、中期考核、实习就业、毕业答辩等关键培养节点,将学习教育融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临床科研中,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最新理论、方针和政策。例如举办“党建+学术”讲座、组织党员下基层义诊、到中小学开展医学科普等,让党建内容“活起来”,党建手段“多起来”,党建频率“高起来”,学生党员“聚起来”。同时,可以通过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模式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聚焦党的方针政策解读、医学前沿动态和榜样宣传,运用推文、短视频等方式定期推送微党课、微故事、微分享,借助AR、VR等手段全景再现党史场景,组织党员通过云课堂同上一堂思政课,开展线上研讨与互动交流,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新时代党的组织生活注入新动能。
(三)严格党员发展过程。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各项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构建“全过程、多维度”的考察培养体系,做到精准培养、全程把关、程序规范。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时,实施“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双考察,既要看其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更要突出政治标准,全面考察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的具体标准,注重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对存在政治立场问题、学术不端、品行不端等情况一票否决。在培养考察期间,要改变零敲碎打、随意性强的培养模式,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各阶段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全周期、标准化的培养体系,并将导师、科室主任或团队负责人对其在科研实践和临床工作中的综合评价作为其培养考察意见的重要参考。在政治审查和材料填写环节,要明确专人负责,规范流程清单,加强培训指导,落实多层审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将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将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基层党支部。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各医学院校要创新思维,改革做法,通过优化党支部设置、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和严格党员发展过程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医学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李朝晖,钟雨珊,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专项课题“医学院校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编号:2018C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