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耕“三项举措” 绘就社区治理“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2025-11-14 11:04: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葛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资源为依托、服务为核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聚人心、暖民心、筑同心的坚强阵地。
一、精准“探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居民期盼“同频共振”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家住仓溢东苑的李阿姨是老年食堂的常客,她和一起就餐的老邻居们普遍反映食堂菜品选择有限、口味单一。社工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将建议反馈至中心,中心收到后迅速响应,联合第三方餐饮公司在一周内优化菜单,获得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这一案例正是服务机制高效运转的缩影:线上依托“金点子”平台,线下结合社工走访、意见收集箱等方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多元的需求感知网络,精准把握居民需求脉搏。通过系统梳理形成“需求清单”,整合辖区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并以项目化运作推动供需对接,最终将清单转化为居民可感知、可落地的服务项目。“居民点单、中心派单、各方接单”的完整闭环,切实推动了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的同频共振。
二、巧妙“挖资源”,推动社区能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社区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关键在于发现和激活。退休老干部张叔叔便是这样一位“宝藏”居民,他凭借特有的沟通技巧和群众信任,被葛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掘并吸纳为“红巷小分队”志愿者,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20余起。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持续孵化与“发掘-培育-赋能”系统路径的双轮驱动下,以张叔叔为代表的社区能人,成功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跃升。中心已精准挖掘出治理、文体、技能等各类达人35名。他们是邻里和谐的“稳压器”,也是葛巷村晚的“台柱子”……这支“多智多能”的能人队伍,已成为社区治理中最活跃的“细胞”。
三、用心“深服务”,构建全龄友好“生活共同体”
资源盘活了,需求明确了,最终要落脚到优质服务的供给上。面对不少社区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生活中频频受阻的情况,葛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党建联建机制,专项对接杭师大、仓前成校等资源,开设“银龄数字课堂”。该课堂已成功帮助125位老人掌握了扫码、预约、视频通话等智能手机常用功能,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弥合了“数字鸿沟”,让智慧生活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这一改变,是中心推动服务从“有”到“优”深化的一个缩影。在资源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基础上,中心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年”群体,系统构建“融邻里”服务体系:除“银龄课堂”外,还联合海云幼儿园、农商行打造“成长驿站”,实施“青苗计划”,护航儿童成长;对接零工驿站、七彩运营等开展技能培训和交友活动,激发青年活力。通过四大品牌活动的持续运作,中心真正将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联建优势,转化为了居民可感、可及、可享的优质服务。
立足新起点,葛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需求导向、资源整合与服务升格,不断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全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格局,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葛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