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重塑职业本科教育体系“AI+家具设计”的未来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14 11:04: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从艺术创作到工业设计,从教学资源到学习分析,AI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立足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积极探索生成式AI技术赋能的课程体系创新,通过智能化手段重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打造出兼具“技术引领、产业导向与创新育人”的高质量教育新样本。这一实践,为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一、时代背景:AI驱动的家具教育新转向
家具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由标准产品向定制化体验转型的关键阶段。智能家居、绿色材料与可持续设计等新趋势的兴起,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家具设计教学以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技术的应用为主,设计周期长,难以匹配行业对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的需求。
随着全屋定制、智能家居与可持续设计的蓬勃发展,传统家具教育面临产业更新速度快、技能要求高、课程体系滞后的多重挑战。过去的课程以造型能力与工艺训练为核心,而当下企业需求已转向数字化建模、智能制造与人机交互设计。工艺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顺应这一趋势,率先将生成式AI引入家具教育领域,探索“AI生成内容+智能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模式。通过构建智能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机制,学校实现了从“以技授艺”到“以智育才”的深度跃迁,使学生能够在AI参与的学习场景中形成综合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
产品设计专业将家具设计方向确立为教学创新试点方向,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三条主线,推动课程结构重塑与教学方法转型。通过生成式技术的引入,课程体系得以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生成型的深度跃迁。
二、课程重构:从“工具使用”到“体系创新”
课程体系重构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交互体验—可持续创新”完整链条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贯通。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提出“生成式AI驱动的智能家具课程群”建设思路,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交互体验—可持续设计”四个模块进行系统设计。
在课程内容层面,将AI生成图像、参数化建模与结构优化算法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利用AI完成家具外观创意、结构强度模拟与用户行为预测等环节,从而实现“数据驱动设计”的教学新形态。
在教学方法层面,采用“项目制+AI共创”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企业真实任务进行AI辅助创作,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市场趋势、材料性能与用户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家具专题设计》课程中设置AI教学模块,学生以“未来生活空间家具”为主题,通过生成算法模拟不同材料、结构与用户姿态,实现“数据—形态—功能”的动态关联,作品最终在校企联合展中亮相,受到业内专家肯定。此外,课程还构建了AI支持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自动推荐案例与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提升学习效率与创新深度。
课程建立了智能学习管理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自动生成学习分析报告,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监控与持续优化。
三、协同创新:校企共建的“课堂—企业—项目”体系
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纵深发展,将企业真实项目、产业标准与教学体系紧密结合。
围绕家具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东阳、义乌等地多家企业联合开展课程共建、实训共研、评价共制。
在课程开发阶段,邀请智能家具与全屋定制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共创,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在教学实施阶段,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担任指导,形成“双导师制”;在课程评价阶段,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学生作品评估,从岗位胜任力与创新性角度进行综合考核。
在“智能家居创意设计”课程中,学生团队与企业共同完成可调节办公桌项目,从AI创意生成到结构设计、材料选型、样件制造全流程均依托企业平台完成,最终成果被企业采纳进入量产阶段,实现了“课堂即车间、设计即生产”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也让企业在教学参与中获得了设计创新灵感。
通过这一机制,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课堂活动,而成为产业创新生态的一部分。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完成从创意构思到智能制造的全过程实践,既提升了职业素养,又强化了产业认知,实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四、技术赋能:生成式AI重塑教学与评价
本次改革的核心亮点在于对生成式AI的全链条应用——从教学内容生成到学习过程分析,从作品创作到智能评价。在教学环节,AI平台可自动生成教学案例、构建设计草图或参数模型,为教师提供可编辑、可拓展的课程资源库;在学习环节,系统可依据学生操作习惯与思维路径,进行学习数据分析与智能反馈,实现教学调整的即时化,利用智能系统生成设计案例与参考模板,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拓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智能平台完成三维建模与交互体验模拟,实时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课程评价环节,学校建立了“学习成效—创新能力—岗位适配度—产业贡献”四维度智能评价体系,AI算法可通过对学习过程与成果的综合分析,生成可视化报告,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改进依据。
五、教育成果:从课堂创新到社会推广
通过持续实践,生成式AI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层面,开发完成了多门智能家具方向核心课程与教学案例,包括《智能家具设计基础》《AI创意设计》《数字制造与交互体验》等;在成果层面,师生共创的“参数化茶文化家具系统设计”“AI生成家具造型美学研究”等作品参加行业设计大赛获奖;在推广层面,学校与地方智能制造企业共建“AI+家具教育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社会培训与行业论坛,推动AI设计理念向企业设计实践转化。
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本科教育领域的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不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也为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教育力量。
六、师生成长:共建共享的智慧美育生态
课程改革的实施带动了教师结构与学生能力的双重提升。教师团队逐步形成由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工业工程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师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掌握AI工具的使用与课程设计能力,实现“教中学、学中创”。学生方面,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显著提升。AI的加入让他们在设计探索中能即时验证创意可行性,从而强化创新意识与系统思维。学生普遍反映,通过AI辅助设计,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造型逻辑与人机交互原理,显著提升了作品的创新性与完成度。
部分学生在校企联合课程中完成的作品已获得企业应用机会,实现了从课堂创意到产品落地的转化。这种以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就业竞争力,也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七、前瞻意义:为职业本科教育创新提供“浙江样本”
工艺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充分展示了生成式AI技术在职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巨大潜力。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边界,构建了技术、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出更具创新力的家具设计人才,更在于为全国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改革思路——即以智能技术为驱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系统设计为核心,推动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将继续完善“AI+教育”的研究方向,建设开放共享的智能家具教育资源平台,推动生成式AI在艺术设计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与示范引领。
项目来源: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合格评估建设专项研究
项目编号:PG-JG12
项目名称:生成式 AI驱动智能家具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田霖霞(1991.4-)女,汉,山西霍州,硕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典家具文化艺术;姜明钰(1987.12-)男,汉,吉林长春,博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产品设计;方俊超,(1984.8-)男,汉族,浙江永康,永康市雅穆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家具设计;袁佳杰,(2004.2-)男,汉族,江西抚州,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