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5-11-14 11:04: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高邮湖西岸,与长江、淮河相邻,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也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更是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等称号。近年来,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把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搭建研发平台载体、深耕“四题模式”、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创新生态要素保障等有力有效措施,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天长”建设新篇章,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天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近800家,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县级前5,获批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

培育创新主体,夯实融合发展根基

迈向“十五五”,发展好实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天长市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创业孵化”精准培育、“双招双引”靶向引进、“千企升级”全面提升的三措并举模式,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扩张”与规上企业“高新化转型”,聚力培育多层次科创企业森林。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7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9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9亿元,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前五。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区”的全周期“科创苗圃”体系,建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及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累计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300余家,成功孵化毕业企业200多家。

同时,创新“离岸孵化+本地转化”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天长-上海离岸孵化科创中心”,通过“飞地孵化”模式实现科创项目在沪研发孵化、天长产业化落地的无缝衔接,打通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通道。

建好研发平台,搭建融合关键载体

围绕“一产业链一研究院”的特色发展模式,天长市成功获批建设安徽省高端智能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研发平台——天长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

该平台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吸引南京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18家高校院所入驻,研发出高精度雷达物位计、数字式流量传感器等20多项高端产品,填补多项产业技术空白。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汊涧镇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铜城镇与滁州学院化工学院、大通镇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开展镇校合作,打造“一镇一院”特色科研平台矩阵。目前,天长市规上企业中51.4%(近400家)建有创新机构,38.6%(超300家)形成创新成果,全市已建成覆盖重点产业的研发平台网络。

深耕“四题模式”,激活融合内生动力

坚持从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双向发力,天长市持续拓展“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建立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通过系统化解决企业需求组织化、高校研发精准化、成果运用市场化问题,年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30亿元,有效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该模式连续两年入围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并获中央改革办专刊推广。

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建成科技大市场,与安徽科技大市场实现资源接入与功能融合,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攻关活动,累计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678项,成功促成揭榜合作项目631项,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发展科技金融,解决融合资金难题

由天长市科技局全面指导、天长市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立天创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的市场化运作职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同时,计划设立规模不超过3亿元的天创科技产业基金,由天长市天创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00%控股,专业基金管理人负责管理,确保基金规范运营,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成长。设立“科技金融白名单”,坚持以“科技属性”为核心,将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成果等“软资产”量化为“融资属性”,形成“科技金融白名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已完成二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获批贷款总额近亿元。

要素保障有力,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试行)》,财政科技支出达4.58亿元(占财政支出5.75%),全社会研发经费19.2亿元(增长20%)。年兑现科创奖补5000万元、税费减免超2亿元,建成亿元人才大厦。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构建“团队+项目+平台”引才模式,引进中科大宋卫国、南信大毛鹏等教授团队创办海玛特机器人等科技企业。德国留学归国博士牟恒入选国家WR计划,引进张新民院士等29名院士,建成3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博士及以上人才400名,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天长市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引领,奋力推进创新育新加速跑,不仅为“十五五”时期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天长市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刘北南)